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ST中源:未遂的掏空

来源:《投资家》 作者:陶盈舟
2011年03月16日11:15

  如果没有最初设立天津协和干细胞的层层子公司,或许也就不会出现17位原东家核心技术高管集体“跳槽”,ST中源(SH,600645)的前董事长何平恐怕也不会出现在庭审现场。

  1月22日,冬日的天津依然处于零下10度的严寒之中,当天天津

市南开区法院终于宣布公开审理已经拉锯了长达四个月之久的“何平、叶新、高鹏德、柴新宇涉嫌职务侵占”案件,令人注意的是,在这个涉案金额并不大的案件中,原本为市场所聚焦的何平等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有关内容并未被作为公诉内容。

  代表ST中源方面出庭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天津分所律师庞世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直言,公司方面及时发现事态并挽回,才最终避免了ST中源公司的核心资产被掏空,本次公诉的内容不包括资产转移并不意味着何平等人没有这些行为。

  作为一家将干细胞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ST中源未来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其公司持股57%的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已经拥有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大库,同时也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脐带血采集和储存机构。

  然而就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之时,公司前董事长何平等多位高管却因涉嫌“职务侵占”,私自发放奖金被公司举报,双方相见于法庭。尽管公开的消息仅仅是因为287万元的违法奖金,但实际上,何平等人曾涉嫌转移公司核心资产才是双方最终对簿公堂的原因。

  “如果不是因为涉及到掏空公司核心资产,恐怕何平和李德福(ST中源大股东天津开发区德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一位熟悉何平和李德福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毕竟两人曾经是20多年的老朋友,我相信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职务侵占?

  早在开庭前的一个半小时,记者就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法院,而无论是法院的正门还是侧门几乎都弥漫着紧张的氛围:四名被告人的家属、朋友都提前了一个小时来到了审判庭外等候,尽管庭审现场只给出了区区20个座位,且这“稀有而珍贵”的旁听席上还包括了来自中院、高院的代表以及人民监督员,但这依然没能阻止媒体的热情,现场当天聚集了超过20家媒体。

  这一天,自从何平2009年底被羁押后,时隔14个月后妻子常晓静与他首次见面。一件棉服和略短的头发,如果不是身上那件深蓝色印着“看守所”的马甲和套在手上冰冷的手铐,恐怕很容易让人忽略何平今天的处境。

  事实上,对于ST中源的前高管何平、叶新、高鹏德和柴新宇而言,如果能够料想到今天,恐怕也不会出现两年前涉嫌违规发放的一笔绩效奖金。

  根据检察官崔静的公诉书:被告人何平、叶新、高鹏德和柴新宇于2008年1月至4月期间,违反天津市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协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利用职务之便,在被告人何平的授意下,采取召开公司总裁办公会讨论的方式,通过了由被告人叶新起草的 《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向高级管理人员发放月度绩效工资的形式将公司资金非法占为己有。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何平非法侵占协和公司资金人民币871946.25元,而叶新、高鹏德和柴新宇则各自侵占622818.75元。检方认为,其中,何平等四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记者注意到,尽管此前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何平涉嫌掏空公司资产只字未提,但公诉人提起的诉讼卷宗依然高达9份,并在庭上先后出示了6组证据,包括证人证词、文书、公司文件、财报以及相关银行账户的明细,庭审中,诉辩双方围绕何平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展开了激烈交锋。也因此,原定的庭审时间也因双方激烈的诉辩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40分,将近12个小时。

  在何平的辩护律师、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子程提供给记者的相关材料中,高子程指出,根据协和干细胞公司2008年度审计报告和2004年董事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协和干细胞公司2008年度利润为7300多万元,何平应得绩效工资440万余元,而不是检方指控的区区87万余元。“他不可能考虑放弃高额的合法收入,却以非法手段获取低额财物。”

  但ST中源方面的代表大成律师事务所天津分所律师庞世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指出,2004年的董事会决议不能作为2008年绩效收入分配的依据。而且他还透露,在此前口供中全部承认的情况下,除了高鹏德开庭后对自己涉嫌职务侵占供认不讳外,其他三名被告人全部当庭“翻供”。

  除此之外,辩方指出,相关证人的证词证言存在诱供的可能,因为四名被告人的笔录中认罪的部分,出现高度雷同,不仅语言表达方式一致、标点符号相同,就连语病也一模一样。

  根据记者从相关法律人士处的了解,在不考虑涉嫌掏空公司资产外,仅按照现行法律对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规定和相关司法实践情况,如果何平等人被判定为有罪,那么可能面临着6年到9年的刑期。对此,何平的妻子常晓静表示,如果一审败诉,她将会提起二审上诉。

  其中,最令常晓静难忘的就是,在面对公诉人以及审判长的提问时,举手次数最多的就是何平,多达十几次希望能够为自己申辩,而“我是无罪的”——也成为当天何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事实上,早在2009年底何平等人被羁押开始,ST中源公司便因高管涉嫌“职务侵占”而备受瞩目,因为上市公司高管因涉嫌几百万元相见法庭的案件并不多。更何况,在案发后何平的家属已经全部退缴了赃款。

  “其实谁都知道对上市公司来说,几百万并不算什么太大的损失,他们之间的问题更多的不在于钱。”在等候庭审的过程中,上述对何平和大股东李德福都相当了解的知情人士私下向记者透露,在他看来,何平和李德福从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如今的反目,主要是因为两人对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争夺。

  兄弟情深

  董事长的英文是Chairman,准确地说是Chairman of the Board,作为一家公司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这份工作的美好之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公司内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更进一步说,它还意味着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力的来源。

  也正因此,这个巨大的光环让许多人为之向往,不过,要是他们知道这份工作不仅包括了权利,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甚至风险,想必很多人恐怕未必愿意,何平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ST中源前董事长何平的妻子——常晓静在经历了“何平等四人涉嫌职务侵占”案的庭审第二天依然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如果当时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家里就根本不会让他去公司,老老实实当老师多好。”常晓静如是说。

  在外人看来,何平能够顺利从南开大学的老师转眼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当时的永泰红集团董事长——也就是如今ST中源大股东的李德福一再盛情邀请有着密切的联系。

  时光转回至2002年初,时任ST望春花第一大股东的李德福因挪用上市公司上亿元资金被天津和上海警方联合调查,并被拘留半年。同年6月,李德福被证监会处罚,责令不得担任上市公司的任何职务。“当时为了能够让李德福在拘留过程中不受罪,何平还东奔西跑从中找了很多的关系。”常晓静回忆表示。

  正是因为此事,李德福退出了ST望春花,也记住了何平的这份情。2007年初,李德福重获对ST望春花的控制权。此时,1997年曾任职永泰红集团副总经理的何平也已经离开公司,赴南开大学文学院任教。

  在交谈的过程中,常晓静表示,何平和李德福的关系曾经非常要好,何平也曾不要薪水一直为李德福忙东忙西,寒暑假和节假日都为公司帮忙。最终,在李德福的多次相劝下,何平放弃了南开大学老师一职回到了永泰红任职。

  不得不承认,何平接手后的ST中源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来自公司的公告显示,何平在上市公司任职期间,2007年至2008年度的销售盈利达到了1.8亿元,其中利润增长高达135%,是ST中源成立以来利润增长最大的一年。记者也发现,从2008年以来,尽管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不断提升,但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2008年末期的每股经营现金流依然是历史最好水平。

  私设子公司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但在资本市场上,“共患难容易,同享福难。”正当公司蒸蒸日上之际,何平和李德福之间昔日的情谊也开始逐渐走上分歧之路。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开始,李德福突然发现公司董事长何平几乎很少来汇报有关公司的事宜,有时即便是三番五次地打电话,也都是以工作忙为由一拖再拖。

  随后,李德福发现由何平担任董事长、总裁的ST中源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公司,先后在2009年3月和5月,分别成立了协和干细胞的全资子公司——天津协和滨海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协和滨海)和天津滨海协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滨海协和 )。

  工商局的资料显示,滨海协和由三家股东组成,其中,协和滨海持股35%,柴新宇、叶新、高鹏德、方健等17名高管持股35%,南京微宇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微宇)以专利入股,持股30%。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微宇的法人代表除了是何平的同学外,其他股份均是由何平等协和干细胞公司16名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家属或其他关联人代持,而且由于该公司实际是以专利形式出资,也就是中源协和开发的“检测糖尿病易感性的基因组合、引物、探针和用途” 专利,因此何平不仅涉嫌拿走公司专利,同时也涉嫌转移中源协和的ST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

  也因此,ST中源认为,何平的这种行为等同于掏空上市公司。2009年,李德福、何平反目,同年7月1日,何平辞去ST中源董事长一职。事情到此本该结束,但就在何平从协和干细胞公司离职后,协和干细胞公司17名管理人员也集体辞退并获高额补偿,随后入职到滨海协和。

  按照ST中源方面相关人士对记者的说法,这17名自然人股东均为协和干细胞公司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当时部分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在何平的安排下由协和干细胞公司发放了经济补偿金共398万元解除劳动合同后,将劳动关系转入滨海协和。

  同时,2009年5月和8月,协和干细胞公司分别与滨海协和签订相关合同,将其基因检测业务委托给滨海协和。随即,协和干细胞公司分两次向滨海协和预付全额的检测费合计750万元。

  ST中源据此认为,何平此举是“转移ST中源的核心资产,掏空上市公司”,并最终因此引发了双方在法庭上的一幕。

  技术骨干集体辞职

  在业内人士看来,涉嫌转移或是掏空上市公司资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ST中源大股东居然在公司17名核心技术人员集体辞职后才意识到,多少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实际上,何平之所以能够转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除了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外,也和自身对员工的影响力,以及他与大股东李德福之间长达20多年的兄弟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世纪70年代末,何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其时第一次遇到了比他小三个月的李德福。在经历了同窗的岁月后,1982年春,何平和李德福一起大学毕业。毕业后,李德福被分配至天津市党委资料征集委员会(如今的党史办),而何平则继续深造,先后获得了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学位。

  公开的资料显示,1993年3月,时任天津市委党史办主任的李德福,任天津开发区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即永泰红集团的前身)。下海后,该公司转制成为其个人名下企业。1997年,在李德福的游说下,何平放弃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官的职位加盟永泰红公司,并出任副总经理,成为永泰公司创业元老之一。

  2001年,李德福成立了“华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之后以1亿元代价入主上市公司ST望春花(系ST中源前身),获得望春花29.17%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在2002年经历了证监会处罚后,何平在李德福的盛情邀请下重返公司。

  此时,随着ST中源自身的转型,公司业绩也不断好转。从2001年起,ST中源的主业就从纺织转向脐带血干细胞储存和基因研究。其中,由公司持股57%的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脐带血采集和储存机构。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总储存量达到20万份,是国内生物基因研究开发领域的龙头企业。

  很明显,ST中源的主要资产均在各个子公司里,尤其是最有前景的“生命科学技术开发与干细胞基因工程产业化”,其干细胞产业不仅发展前景巨大,而且市场毛利率最高可达80%,是公司的核心资产。而且除了必要的采血和保存成本外,技术人员无疑是公司的重中之重,也就是ST中源的核心资产。因此,对公司而言,核心技术人员远远比钱更加重要。

  然而何平正是在离职后将17名核心技术人员全部转移到滨海协和,也最终触发了ST中源的最后一根防线。ST中源方面认为,何平利用协和干细胞公司的人才、资金和知识产权,建立了滨海协和,致使ST中源失去了控制权。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何平最初设立多级子公司,并把这项业务放入滨海协和,主要是由于该业务市场前景广阔,但因存在风险,大股东并不愿冒险做这个项目,因此才放入参股公司滨海协和来做,也方便吸引战略投资人。

  而且有消息称,从2008年年中,李德福和何平就在用人、薪酬制度上多有摩擦。二人最终决裂,是因上市公司盈利巨大,李德福在房地产公司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想要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被何平拒绝所致。

  2009年10月27日,接替何平出任ST中源董事长的王勇代表ST中源,向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举报何平等四名高管涉嫌职务侵占、转移ST中源的核心资产、掏空上市公司等问题。两天后,天津市公安局正式立案调查。2009年11月18日,何平等四名高管被正式批捕。

  11月20日,协和干细胞公司进行了股权登记变更,17名原协和干细胞公司高管将所持有的滨海协和股份原价转让给了协和干细胞公司,不少技术人员返回了公司,技术入股的南京微宇也以0元的价格将股份转给了中源协和。不过,对于何平等人的案件审理,公司董秘夏亮表示,在法院做出依法审理前,公司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

  掏空仍在上演

  事实上,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案例屡见不鲜。

  除了ST中源这样由公司高管引发的涉嫌掏空公司资产外,不久前深国商也传出董事长李锦全被情人举报掏空公司资产的消息。除此之外,大股东自身甚至重组方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案例也时常可见。

  2010年末,熊猫烟花就传出掌门人赵伟平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违规买卖自己股票。根据公开的报道,熊猫烟花大股东屡屡存在将上市公司当做提款机的嫌疑,比如多次以上市公司名义高价从大股东广州银河处购入质量较差、效益不佳的资产,且收购后便停滞不前。

  几乎是同期,黑牡丹公司也因关联交易不断,被指出大股东涉嫌转移上市公司优质资产。2010年11月20日,黑牡丹宣布新发实业以超出公司评估价一毛钱的优势,也就是6.1元/股取得转让的4000万股江苏银行股权。专家指出,如果黑牡丹或新发实业提前收到了有关江苏银行上市的内部消息,并通过股权转让提供新发实业机会,那么就涉嫌转让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

  而最令市场记忆犹新的莫过于立立电子掏空海纳的事件。2000年6月,由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联合宁波海纳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发起设立立立电子,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出资7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宁波海纳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

  随后,立立电子先后通过回购宁波海纳300万股份,将陈伯良等7名股东的1071万股转让给李立本等15人,顺利将李立本变更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立立电子也由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控股的公司,变成完全由李立本等自然人持股的公司。

  而2010年,已暂停上市近三年的S*ST天发也传出了质疑公司重组方掏空上市公司资产、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消息。

  市场人士指出,“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不仅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整治和监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际上,屡屡出现的上市公司被掏空抑或转移资产更多的是因为公司治理尚需完善。以ST中源为例,在望春花时代,就多次深陷大股东内斗的旋涡,也因此被证监会多次批评。早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避免出现上市公司资产被掏空的现象。

  毕竟,只有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全面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优化的股权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公司更加规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其经营能力和发展空间,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上市公司依然任重而道远。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