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李长安:统筹解决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3月17日03:12

  一方面是农民工“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而更深层次的观察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鼓励大学生大量进入产业队伍,不仅对改善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很有必要,而且条件已经成熟。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特别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首次提出了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之一。在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呈现出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两难”并存的格局。所以,应统筹考虑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进工厂、下车间,不仅能有效缓解每年出现的“招工难”问题,还能大大减轻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同时还有利于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可谓是“一箭三雕”的好办法。

  一、农民工“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并存

  自2004年起,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此后,“用工荒”现象逐渐蔓延,如今连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比如根据广东省人保厅估计,2011年春节前后广东“缺工”总量在100万左右,相当于用工量的3%至4%。而在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安徽、河南等地,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

  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农民工“招工难”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出现。这跟我国产业工人的流动性较大有关。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队伍的“主力军”。但是,受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的农民工并没有在务工城市“落地生根”。

  由于就业不稳定,他们的职业流动性也很高。我们测算的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要远远大于城镇居民,其职业转换率大约为城镇居民的5.7倍。其中男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是最高的,平均每个农民工的年流动次数达到1.07次,即平均每年都要转换一次工作。

  从行业类型来看,目前各地出现的“用工荒”主要出现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中。而且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仅缺技术工人,普通工人也陷入“招工难”的境地。

  “招工难”现象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比如由于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减少了农民工走向城镇的“推力”,而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劳动权益保障的缺失又加大了促使农民工回乡的“拉力”。此外,产业结构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都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另一方面,与农民工“招工难”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量在660万以上,预计“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将达近70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些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基本上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大约有30%约200余万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面临着失业。

  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率比农民工还要高,这已成为就业领域的一道“奇观”。我们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资料计算了青年失业率。2005年,全国16-24岁青年劳动力失业率为7.0%,其中城市青年失业率为10.6%,农村青年为4.2%,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即使是在城镇失业人群内部,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似乎也不显著。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这个比例几乎比小学及以下的失业者(占6.7%)高出10个百分点。

  这样,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一方面是农民工“招工难”现象年年出现,另一方面却是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局。

  二、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以普遍廉价、低技能而且稳定性差的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制约我国产业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4%。也就是说,近90%的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农民工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技术水平的应用和提高,降低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水平长时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而难以向上提升。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不到2%。即使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500强,2008年平均资产利润率也只有5.7%。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流动频繁,难以形成一支人员基本稳定的产业队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由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专业性人力资本不但是国民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源泉,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工人收入水平的决定因素。频繁地换人换岗显然不利于产业工人人力资本的提升,不利于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和创新。其结果,就形成了“产业队伍不稳——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竞争力弱——利润水平低——工人工资低——产业队伍不稳”的低水平循环“陷阱”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竞争力报告》指出,在人力资源总量上,中国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在G20国家中排名稳居第一,并远远领先其他国家。但更能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却连续五年排在第18位,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差距非常大。由此可见,缺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大障碍。

  三、鼓励大学生大量进入产业队伍的条件已经成熟

  经过十多年大学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实现了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在身份上从过去的“天之骄子”转变为普通劳动者。而大学生在数量上的相对过剩,不但可以在数量上对接农民工出现的“招工难”,也可以在质量上大大提高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事实上,现在鼓励大学生进入制造业、弥补和提升制造业用工质量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高素质工人队伍。目前正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尽快提高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是一项必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未来的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加快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强调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现代产业转变。而这种转型能否成功,根本上还是要取决于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主要代表,将大量大学毕业生引入产业工人队伍,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和结构,提升整个产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工资趋同化为大学生大规模进入产业工人队伍准备了条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对2003年、2005年和2008年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农民工的月工资近年来由700元左右跃升至约1200元。而全国总工会的最新调查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月薪已经超过了1700元,与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预期工资相差无几,有些工种大学生的工资甚至不如农民工。

  工资水平的拉近为大学生进工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大大增添了雇主雇用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劳动力的积极性。而这又为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准备了更多的人力资本。不仅如此,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一般要远高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生产的波动性和员工的招聘成本,最终形成一支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

  三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为鼓励大学生“进工厂”准备了政策支持和实践经验。早在1997年3月24日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就明确提出:国家应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此后随着大学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去,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和具体的实践为鼓励大学生“进工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是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为鼓励大学生“进工厂”准备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条件。近些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8万亿元。

  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就业资金投入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在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用于促进就业的资金超过了400亿元,重点放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方面。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