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新股泡沫逼退基金易方达“拒绝”高价打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年03月18日06:38

  从年初开始,机构投资者在一级市场的动作悄然变向。曾经的“新股爱好者”易方达基金从去年年末开始,淡出了新股首发申购,而这一告别如今显得尤为决绝——首轮询价中也不再见其身影。其首席投资官陈志明表示,目前易方达股基基本不参与打新。

  但此消彼长,在更具

确定性的定向增发中,其参与频率迅速提升。新股市场的不景气以及发行制度的制约,已经使得机构投资者开始对新股作出自然选择,而更多的注意力似乎转向他们更熟悉的公司中。

  “新股爱好者”淡出

  基金公司中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二的易方达基金,在一级市场有些新“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从某一时点开始,易方达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参与新股首发配售的频率大幅下降,几近于“零”。

  这一时点截止到2010年最后一个月——四方股份的发行。易方达旗下6只偏股型基金集体参与其网下申购,共获配32万余股。此后,除了易方达价值精选在1月参与了星宇股份申购外,其余股基在今年的新股配售名单中通通隐匿遁形。

  事实上,易方达渐次淡出新股首发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实施后,其参与新股配售的频率就开始大幅下降。以易方达旗下最热衷“打新”的偏股型基金易方达平稳增长为例,2010年前10个月共获配新股25只,而发行改制后至今,仅获配2只新股。

  如果说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能否获得新股配售是“运气”问题,那么是否参与新股询价则是“态度”问题。

  记者翻阅了2010年11月以来新股发行网下配售公告,11月易方达旗下股基还不时出现在询价名录中,但由于报价不高,往往在首轮询价环节中就被“刷下”;即使报价有效,但在摇号环节也屡遭失利。

  但从今年开始易方达基金的态度似乎变得决绝。

  今年以来发行的新股中,易方达旗下偏股型基金已经几乎不再参与询价,即便是不需要摇号的主板上市公司询价名单中也难以见其身影。只有债券型基金以及其管理的专户和社保产品仍旧频频出现在其中,而这些都是较为依赖一级市场打新收益的品种。

  易方达:股基远离打新

  基金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打新策略在过往也时有发生,但往往阶段性暂停打新的,是净值受新股波动影响较大的债券基金。为何易方达旗下偏股型基金不约而同淡出新股发行?

  易方达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11、12月开始,对新股以及小市值股票估值的泡沫感到非常担心和谨慎,所以内部定下规矩:当新股市盈率超过一定标准,投资需要申报公司集中审批,并要得到首席投资官的批准,“所以现在我们的偏股型基金对新股基本上都不参与了。”

  事实上,今年1月的破发潮使得新股的吸引力也在减弱。随着IPO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超高募集比例“三高”问题凸显,今年1月发行的31只新股中,16只首日即破发。机构投资者浮亏深重。

  易方达在去年末最后一只集体认购的新股——四方股份,虽然首日涨幅可观,但随后接连下跌中也难逃破发悲剧。目前该股仍处于发行价边缘。

  而近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又有回潮趋势。恰恰食品、亚威股份接连出现如此窘况,而其余新股走势也不甚强劲。资金对新股参与度不高不仅反映在二级市场上,也体现在一级市场机构认购热情减弱。

  就在“新股不败”神话的泡沫被现实一个个戳破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克制逢新必打的投资习惯,变得更加审慎。

  易方达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明在回顾2009年重启新股发行以来的情况时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共发行的400多家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中,我感觉有20%的股票买入会有超额收益——还能挖到金子。但有50%~60%的股票,虽然基本面还可以,但必须要长时间的估值修复——它太贵了!还有少数的公司就是绝对的高估,最后会跌去很多。”

  另外,基金分析人士认为,在去年11月新股发行改革实施后,非主板市场新股网下配售加入了摇号环节,机构打新变得不再可控——即便报高价入围、缴足认购资金,也有很大的可能无法中签,“毕竟每次只有那么几个号”,而认购资金的划进划出也使其利用效率降低。

  移情定向增发

  与新股首发中基金寥寥露面相对的是,易方达基金对增发股却格外热衷。就是在同一时期,去年11月起,易方达基金参与配售的频率明显提升。

  统计显示,易方达基金从2010年至今共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17次,其中在去年11月以后参与9次,占比过半。而期间,市场上进行增发的上市公司数量并未出现显著变化。今年以来,黔源电力柳工黑猫股份的定向增发,都受到易方达旗下基金热捧。

  除易方达基金之外,兴业基金、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参与定向增发频率较高。而从基金认购的今年到期解禁上市的增发股总体收益情况看,与增发股的整体涨幅情况相符,总体收益率强于市场平均水平。

  由于定向增发的股份有一年的锁定期,因此基金在参与时对个股的估值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从基金参与的增发价可以大致看出机构对该股的估值和持股价格。从这一点来说,并非折价越高的个股吸引力越大。

  为了抢到中意的标的,机构会在估值允许的范围内勇于报高价,不少增发股最终的发行价都远远高出增发预案。而相对于IPO的询价,由于少了市场的炒作因素,机构对于增发报价会更为理性。

  更为重要的是,增发价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长期买入点的参考价,如果市场出现震荡回调,股价接近或跌破增发价时,可能就是一个长期持有的较安全价位。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