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 日本地震影响全球经济 > 日本地震经济最新

食盐抢购渐平息盐业股跳水 “谣盐”是如何出笼的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19日08:28
广东省盐业公司仓库还有储存大量食用盐。

  一场席卷全国的食盐抢购风波,渐渐归于平静。前两天争破头都要抢一包的盐,昨天却摆在货架上少人购买,有商场食盐销量骤减一半,不过一些小士多仍缺货。而前天涨停了的盐业股昨天却大跳水,不少小散户被套,血本无归。为何一则谣言引发如此大的市场震动?是民众无知带来的畏惧?还是社会信任度降低,真相的传播反而不容易?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社会各阶层更有力的相互信任,而这才是我们要在本次抢盐事件中需要学习和弥补的。

  广州平息抢盐

  风波全记录

  16日20时:广州多个商场食盐卖断货,有士多抬价销售。

  16日20时30分~22时:市民扫荡超市食盐。

  16日21时:广东省盐务局紧急召开会议,启动应急预案。

  16日22时:广州市经贸委启动了市场供应和食盐供应应急预案。

  16日22时30分:广东省盐务局对外发布消息,广东食盐储备充足。

  17日9时:华润万家中山八路店400多人排队买盐,现场秩序混乱。同时多家大超市和士多全线缺盐。

  17日15时: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抢盐事件和核污染进展。中国盐业总公司、国家工信部辟谣。国家发改委表示严打哄抬食盐价格。

  17日20时:省政府应急办和省气象局联合发布手机短信,称日本核泄漏未对我省海域造成影响,我省食盐库存充足,保障供应。

  18日8时:广州市应急办发布手机短信,称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未对我市造成影响,我市食盐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保证供应,对哄抬物价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民三天买盐心路历程

  华润万家商场负责人说:食盐抢购是从16日傍晚出现的,开始是个别顾客一次性买十几二十包,最多的顾客买了50包。随后,其他顾客看到这种情形后,也跟着大量购买,导致多家门店当晚断货。

  第二天很多顾客都是专门来买盐的,商场未营业就有很多人在店外排队。很多市民一进门就问“盐在哪?”然后就直奔盐销售区。不过,为了控制秩序,商场启动限购,顾客的情绪也很稳定,有序排队领盐,收银台处,超过90%的人手里有两包盐。

  昨日,很多市民都平静下来了,商场增设销售点,敞开销售,取消限购,反之,买盐的人大幅减少。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广州华润万家、家乐福、百佳、广百、TESCO等多家商场,发现食盐抢购潮已渐平息,多家大商场货源充足,不过多个小杂货店、甚至个别大商场依然没盐卖。广州市经贸委再次强调,目前广州各类盐库存23000多吨,日产量400吨,可供应本地消费2~3个月,后续来穗货源可达到8万吨,广州市食盐供应有保障。由于配送需要时间,一些士多超市可能要晚一点才有货。

  昨日下午3时28分,在中山五路百佳超市。十多个人的结账队伍里面只有两个顾客手里有盐,并且都是只买一两袋,没出现大量购盐的现象。

  下午3时50分,记者来到中山八路的华润万家,一进场,记者就听到广播里正播放着食盐小常识,超市门口和店内也贴着相关的小常识。记者看到,除了货架上,超市还在宽敞的过道开设三个食盐销售点,而且取消限购,偶尔见有人来拿盐。华润万家广州公司预计,广州多个分店昨日销售量将比前日下降超过一半。

  下午4时20分,记者在康王路的家乐福超市看到,除了一个中年妇女一口气买了十包外,其他只有零星的顾客来买一两包,很多人都是过来看看然后就离开。一位经过的路人说:“盐里这一点碘有个什么用啊,一点用都没有。”

  广州盐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各卖场的食盐平日都是由盐业公司负责配送,但是前天,很多经销商担心进不到货,都自行开车到盐业公司提货,导致这里大堵车,大大影响了食盐的配送效率。因此,昨日公司决定继续由公司运送车辆配送,这样反而更快捷。“我们组织33辆车实施24小时不间断快速送货,按照区域平衡送货的原则,不偏重任何地区及商家。同时,只对广百百货、友谊、华润万佳等有条件自主提货的大型超市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不间断装车服务。”不过,该人士坦承:“由于运力有限,且士多比较分散,因此补货需要一定过程。对一些进货量过大的经销商,我们也进行适当控制。”

  分析:

  一则谣言让全国纷纷抢盐

  谣言止于智者!为何一则谣言就惹来一场全国性的盐荒?

  3月17日上午很多地方的抢盐现象达到顶峰。市民看到媒体报道之后,反而更加疯狂抢盐。部分超市曾一度秩序混乱,需公安部门介入维持秩序。不少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并不是恐惧核辐射,而是担心如果盐卖光了,家里就没盐吃了。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谢晓菲昨天向本报表示,这次事件反映了公众对未知情况的心理恐慌。也可以看到公众的不安全感和普遍的焦虑。这种行为看起来比较荒谬,但从主观上说,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

  而类似的现象在“非典”时期也发生过,但如今网络的发达、微博的盛行让此次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远快于“非典”时期,而且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的事件。由于谣言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真相的传播,使本来就焦虑的公众失去判断力。

  另外,该事件也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社会信任度的降低。尤其是在许多未知情况下,不少人宁愿相信传言,也不相信权威声音。

  谢晓菲表示,从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中,希望公众能通过学习获得公众理性,学会自己判断而非盲目模仿,不过现在看来,培养公众理性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另外,政府要提供合理的信息和更加公开、顺畅、快捷的信息渠道。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克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