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全球股市大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避险情绪引发日元大涨。再加上福岛核电站放射物的泄漏事件,不仅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也给正在面临通胀风险的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
备受关注的是,
在日本强震使我国短期通胀形势更复杂的背景下,央行昨晚突然公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作为近期影响全球股市“震中”的日本股市下跌幅度明显收敛,突发因素逐步消化,加上再调准备金的政策明朗,反而为A股企稳提供了契机。
日本地震影响逐渐消化 货币政策重回视野 最近,日本大地震让市场的目光暂时淡出了欧美经济状况和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股将逐渐消化日本地震影响,市场的焦点仍将重新回到国内外的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上来。
17日,印度储备银行宣布,为控制通胀压力,将回购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回购利率调高至6.75%,反向回购利率提升至5.75%。尽管此次一度央行加息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但这意味着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仍未减轻,必须进一步收紧货币,以抑制通胀。也因此,市场又有传闻称央行近期仍有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
首先,日本强震使我国短期通胀形势更复杂。受地震的影响,日本五大钢场停产,汽车企业也濒临停产,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大幅下降。受此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以及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加上日本是世界上电子强国,电子企业停产,可能令我国国内过去价格长期下跌的交通和电子产品,价格出现止跌反弹。由此,日本此次强震,使中国短期通胀形势更复杂。
其次,未来仍有流动性对冲需求。数据显示,从周五起至4月底,公开市场有7390亿元央票和2280亿元正回购到期;与此同时,外汇占款的对冲需求仍然存在。因此,未来流动性对冲的任务仍难言轻松。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强震导致国内通胀风险增加以及热钱流入增加,以及未来流动性对冲的任务仍难言轻松,因此,无论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或是加息,短期内其迫切性均有所降低,但不排除本周五央行会“出其不意”。
果然,央行昨晚突然公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应该说利率市场已经有所预料,本周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行20个基点,说明央行回笼货币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也间接说明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
核辐射和巨额注资 成为影响市场两大关键 9.0级地震、海啸肆虐、核电站爆炸,3月11日以来,日本所发生的千年一遇大灾难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其中,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能否控制住,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研究人士认为,如果核污染没有进一步恶化,日本产业的复苏和企业生产能力的恢复不会花费太长的时间。尽管这次大地震给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它对日本制造业、出口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冲击,并不一定会超过1995年神户大地震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为支撑今天日本制造业及其出口竞争力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京滨区域、阪神区域和九州区域。而目前重灾区东北区域的经济表现则要排在日本国内中下游的位置。1995年阪神重灾区生产能力的复苏只用了半年,经济的全面复苏只用了两年,远远好于市场当时悲观的预期。更何况经过了16年的变化,日本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分散日本经济风险能力已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为缓解震灾造成的金融市场资金不足,日本中央银行短短4天宣布向金融系统注资,总规模已达51.8万亿日元。目前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00%,而美国国债占其GDP比重最高时也不超过100%,日本政府震后开动印钞机是否会造成流动性过剩,成为全球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受日本地震及核电事故冲击,全球主要股市大跌、黄金市场不升反跌、美元指数痛失80点关口。与之相反,日元汇率却表现得格外坚挺,日元兑美元创16年新高。截至纽约外汇市场周三收盘,美元兑日元收于80.13日元,跌幅是0.79%。美元兑日元早些时候曾跌至79.73日元,是日元兑美元自由兑换以来的最低水平。之前的价格纪录是在1995年时创下的1美元兑换79.75日元。
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方面不得不在周五与美联储(FED)、英国央行(BOE)、加拿大央行(BOC)和欧洲央行(ECB)达成共识,同意对外汇市场实施联合干预。
分析人士指出,近0利率使日元长期作为国际市场的套息货币,当投资者看好某个市场,往往借日元去市场投资获利;当市场大跌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资产换回日元避险,日元因需求增加而走强。另外,对冲基金等机构借“重建资金回流”题材进行的炒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日元升值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经验教训,一旦这么大规模的套利交易在短时期内迅速平仓,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剧烈震荡。类似情形前几年屡有发生,这一次也不例外。在形势进一步明朗之前,投资人仍需对这方面的潜在冲击保持警惕。
谈“核”色变 市场反应有过度之嫌 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令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地震发生当天,日经指数下跌1.72%,亚太股市全线重挫,A股市场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当日尾盘大幅“跳水”。周一随着地震影响逐渐明朗,除日本之外的亚太区主要股指跌幅收窄;然而,地震余波刚刚舒缓,亚太市场周二便再次受到核危机的冲击,沪深两市大幅下跌,上证综指跌破2900点关口,地震所引发的不确定性成为投资者最为担忧的事情。
如果说,日本地震消息传出,投资者避险是本能反应,这是导致全球主要股市下跌的原因。那么,尽管核泄漏的阴影依然弥漫日本,而在千里之外的A股市场,却谣言盛行,谈“核”色变,甚至传到A股市场个股炒作。
17日,受谣言的蛊惑影响,部分市民担心日本核泄漏对本市造成影响,盲目抢购、囤积井矿盐等物品。更让人不解的是,有关谣言传到A股市场,并引发了非理性的个股炒作。当天,食品板块涨幅领先,
云南盐化开盘即现涨停,此后未曾打开。追随云南盐化,众多“柴米油盐”概念股鸡犬升天。
涪陵榨菜盘中一度迫近涨停,
恒顺醋业继上一天上涨后,再涨3.32%,而连续炒作的钢铁板块却遭遇明显的抛压。由此,目前市场的恐慌情绪依然存在,在这种不理性的思维之下,市场的反应过度,可见一斑。
同时,在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下,纽约、伦敦两地油价日前双双站上100美元。尽管日本大地震令国际油价短暂下跌,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调价压力却丝毫未减。统计显示,国内油价参考的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已于月初再破4%“红线”,到3月15日更逼近10%,预计当3月22日时间条件满足后,调价“窗口”将再度打开。
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虽然短线下跌,但预计下跌空间有限,原油很快会受到支撑,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支撑。总体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徘徊的局面不会改变。
但也有观点认为,日本地震短期内导致对原油的需求减少,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短期内有助于缓解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进出口方面,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短期看两国相对日本的贸易顺差会急剧下降,但中期将受益于日本的灾后重建。因此,日本地震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不大,只要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情况不进一步恶化,日本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所受到的冲击可能只是暂时性的,市场和经济会很快恢复。
总之,目前,核辐射和巨额注资成为日本地震影响全球市场的两大关键因素,但突发因素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市场本身的趋势。在新增信贷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存量流动性的结构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持续高压政策下囤积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可能会寻找新的方向,而股市可能是最受益的一个洼地。因此这次上调准备金未必会造成股市流动性的紧张,观察房市资金的微观变化对未来更加重要。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