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的三重影响下,14日,日经指数下跌6.18%,15日,日经指数狂跌10.55%,接连带动亚洲、欧美股市下跌,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纷纷高位回落。
尽管中国的股市也未能幸免,但债市却得以延续了难得的反弹行情。受资金面的推动出现小幅反弹后,虽然2月CPI略高于预期,以及随着两会的落幕,政策调控将继续落实稳物价的重要目标,但市场对通胀预期的表现并不敏感,甚至在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息的可能性大增的情况下,市场收益率也并没有出现较大波动,仍处于反弹的阶段中。这一方面得益于当前宽松的资金面,但更重要的是正在进行中的日本大灾难。
这场正在进行中的灾难将把世界经济引向何方呢?这当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但为了探寻其对于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后续影响,我们需要从中找出一些端倪。
首先,日本经济政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不断地印钞。日本央行连续两日向市场注入了26万亿日元,并且随着灾后日本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政府还将不断地投放货币。这一方面可能导致日本政府和企业抛售持有的外国资产,造成欧美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改变此前的预期,一方面则将为日本政府未来的财政危机埋下更深层次的隐患。这意味着世界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不仅未减少,反而继续增加,欧洲市场已经开始预期此前欧洲央行暗示的4月加息有可能推后。
其次,核泄漏的情况虽然终将会得到解决,但毕竟威胁是存在的,情况是否会进一步升级尚未可知,这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周边地区尤其是中国造成影响目前还难以估计,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中国经济的负面预期。
从总体上看,日本此次震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而全球范围内流动性的持续过剩,大概率上会支撑原油等价格维持在较高位置,这意味着通胀的情势仍然会是各国政府和央行关注的重点,加息仅仅是时间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我国的通胀态势得到较好的缓和,这需要进一步的经济数据给予更多的指引,因此也不能排除央行在3月或4月进行一次加息,以及年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所以对于债市中期的判断,并不能就此乐观,而行情的演进仍只能视作逐步的反弹,当数据或政策再度超出预期时,市场的剧烈波动将在所难免,对于风险仍然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作者供职于富滇银行金融市场部)
作者:彭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