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上调央票利率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后,部分投资者对于央行在3月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警惕并没有放松。而这一预期也再度得到印证。
3月18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动虽然仍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这显示出了央行为收紧银行体系充裕的流
动性所进行的努力,同时也表明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受其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可能再度出现上升。央行面临较大回笼压力
自2月中下旬以来,笼罩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上空的紧张气氛不断得到缓解,资金利率不断下滑,到目前为止,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回落到年初的水平,显示资金面的宽裕程度超出市场预期。目前隔夜和7天回购加权利率分别只有1.6%和2%,而节前两者曾分别达到5%~6%左右的高点。
3月到期资金达到6870亿元,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一直无法有效对冲到期资金,是推动资金面宽裕的主要原因。尽管央行近两周连续上调了3个月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扩大了央票和正回购发行量,约对冲了4500亿元到期资金,但还有约2000多亿元有待回笼。
此外,3月还有2500亿~3000亿元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到期,而外汇占款也在持续增长中,这使央行面临非常大的回笼压力。如果任由银行体系流动性趋于泛滥,可能会促使银行再度增加信贷投放,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显得非常必要。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是在公开市场操作疲弱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例行举措,是央行对过去调控效果的巩固,而并不意味着政策的进一步抽紧。
从货币信贷数据上可以看出,连续的紧缩政策已开始显现效果,2月信贷投放从1月的1.04万亿元大幅滑落至2月的5300亿元,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也落入16%的调控目标范围。此外1、2月经济增长也表现平淡,2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走低至52%,显示制造业扩张势头有所减弱。
鲁政委指出,当前通胀压力仍未缓解,日本大地震短期内可能加大通胀压力,并可能在未来3~6个月的时间里造成出口下降,因此当前政策应保持中性,既不向更紧调整,也不转向松动。
抑制通胀是头等大事
此外,虽然紧缩政策的效果有所显现,但通胀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通胀压力仍呈继续加大的趋势,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在打“提前量”。
澳新银行认为,中国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其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更多地选择了“超前看”,而非考虑诸如日本大地震等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这表明中国央行更加注重国内的通胀环境,表明了央行压制通胀以及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
澳新银行指出,从各种通胀指标来看,中国的通胀仍然处于明显的上升周期中,CPI连续处于高位,同比通胀率也出现了连续数月的上涨,PPI指数创下了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由于通胀高涨,创下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
渣打银行也认为,目前通胀是中央政府经济决策的头等大事,包括回笼货币、控制信贷等,货币紧缩政策的目的在于控制通胀。因此,在通胀压力缓解之前,央行还会采取紧缩性政策。并预期,6月底之前可能还会有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和两次加息。
鲁政委预期,4月仍存在一次普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第二季度仍可能加息。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冻结约3600亿元的银行间市场资金,从资金规模上来看,对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已临近月末和一季度末,多重因素的叠加可能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短期内出现明显上升,市场波动性将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