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政策力挺农业 银行纷纷“下乡”淘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杨井鑫
2011年03月23日03:47

  一直被银行视为“鸡肋”的农村金融服务,如今却备受青睐。3月22日,民生银行、上海银行、淡马锡等机构陆续宣布,将“下乡”设立村镇银行“支援”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受国家宏观政策推动,农村金融服务银行不再付之阙如,相反,农业信贷在未来将会逐渐成

为信贷投放的重点。

  争食“蛋糕”

  3月22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监管部门已批准该行旗下的两家村镇银行——宜都民生村镇银行和钟祥民生村镇银行开业。公告显示,两家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分别为5000万元和7000万元,是继去年9月设立綦江民生村镇银行和潼南民生村镇银行之后,民生银行在农村金融方面落下的两枚“新棋”。

  同日,上海银行的首家村镇银行——闵行上银村镇银行也宣布成立。上海银行方面认为,组建村镇银行是上海银行对自身发展模式的探索,是进一步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有益尝试。

  此外,金融大鳄淡马锡当日也放出消息,将与中国银行筹划下乡开设400家村镇银行。并委任前中金董事总经理丁玮为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将其作为推动淡马锡农村商业银行进程的关键人物。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是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家政策也有意向农业方面倾斜。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设立村镇银行不仅响应了国家政策,同时还是银行战略布局的需要。”某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人表示,自去年起,政府不断提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让不少银行看到了商机。

  据了解,在今年“两会”上,央行对外发布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将农业定位为信贷投放的重要方向。据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11.7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比2007年末增加5.65万亿,增长幅度为48%,受益农户达到3亿。

  意在“潜力”

  表面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近年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自2007年3月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农村金融涉及的银行信贷风险一直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在融资和资本运作方面均存在困难。

  据了解,目前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于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融资渠道、经营资本及利润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其实,村镇银行并不赚钱,属于‘叫好不叫座’的一类。放贷额度都不大,但是风险却很高。部分深入到农村村镇的营业所、信用社甚至到最后都撤销了。”上述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人认为,即使农业信贷有政策补贴,但是农户一般都较为分散、贷款时间短、担保也很难符合银行规定。因此,这块业务不好做,以前也不被中资银行看好。

  然而,相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外资行却另有看法。有外资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农村设立金融机构,成本太高。目前对中国农村金融的投入,外资银行主要是看好其潜力,着眼于中长期发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短期内不考虑盈利。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