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大都会狂想曲 让北京、上海承载5000万人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任绍敏
2011年03月24日02:29

  去年9月在绍兴召开的世博论坛上,经济学家樊纲语惊四座:“内陆城市各种资源稀缺的环境下,大城市理应承载更多的人口。深圳靠海,交通便利,又毗邻香港,是黄金宝地,如果不能承载3000万人口,全国人民不答应!”

  目前,深圳市常住人口在900万左右,按照樊纲的逻辑,这个城市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但是根据国务院去年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到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100万以内。如此说来,今后10年,深圳最多增长200万的人口。

  但是计划往往跟不上变化。以北京为例,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须控制在1800万人。但是早在2009年末,这一目标就已被突破,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有数据称,去年北京的人口规模已接近2000万。因此深圳提前完成1100万人口“任务”可能性极大。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呼吁,现在再做城市规划不能再自欺欺人了,要有超前性,要想着5000万人口的北京,甚至8000万的北京,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超级都市究竟能长多大?

  北京人口会到8000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认为这一说法有点离谱。尹稚说,5000万人口是可以想象的,但不是北京中心城的扩大,而是主城、新城再加上北京周边一小时交通圈范围的大都市圈,“如果片面地说是北京中心城的扩大蔓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手段都很难收拾。”

  尹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北京市人口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会扩到多大取决于北京市的产业政策和居住政策,也取决于北京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比现在大是肯定的。

  华东师大、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的专家们都做过有关城市人口容量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海旺对本报称,专家们普遍认为,上海2300万~3000万人口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个动态的过程。

  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还没公布,上海常住人口估计已经超过2300万人,周海旺认为,相对于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面积来说,人口密度不算很高,大概3500人/平方公里。上海人口压力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所以应该限制中心城区人口集聚。

  上海已经规划了不少新城,包括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南桥新城、临港新城等,规划的人口一般是80万到100万人,光这些新城人口导入就将近500万,这些地方人口增长对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上海人口分布如果合理,人口承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周海旺认为,上海人口不太可能发展到5000万,毕竟上海周边一些城市也在发展,颇有吸引力。

  周海旺认为北京的人口规模达到5000万也是天方夜谭。他表示,北京现在水资源已经非常紧张,南水北调成本太高,环境治理困难越来越大。长三角、珠三角有人口增长潜力,但华北已经“超载”,尤其是北京,应该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

  应该集中精力发展大城市?

  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陆铭一直主张城市化的方向是大城市,而不是中小城镇。他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一定要依赖于核心大城市的发展,而如今很多规划都是要把大城市限制住,人为去发展小城镇,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城市和小城镇都发展不好。

  “如果没有核心大城市的带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那些知识密集型的对信息交流与创意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如金融、资讯、现代教育、设计以及文化产业等都缺乏竞争力,中小城镇的发展也缺乏带动力。”陆铭表示。

  但是陆铭的主张引来不少反对的声音,大城市承载力够吗?陆铭认为,承载力根本就是个托辞,上海2009年常住人口1921万,户籍人口1379万,600万没有户籍的外来人口一样呆下来了,承载力怎么会有问题?

  中国特大型都市的人口密度大大低于巴黎、伦敦、东京和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陆铭说,以上海为例,它已经被定位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上海的未来应该是建设成为代表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国际大都市,那么,与上海未来20~30年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常住人口规模就至少应该达到2500万。

  陆铭更愿意用东京圈来与上海类比,因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更加接近。东京都面积只是上海的1/3,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东京圈人口总量为3500万,占据日本总人口的1/4多。相比之下,上海和苏州面积与东京圈相当,但常住人口不过2700万。陆铭分析说,由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经非常接近于东京核心区的人口密度,未来上海人口规模的增长空间将以外围区域为主。如果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进一步向目前市中心最高的人口密度靠近,那么,上海的总人口规模甚至可能达到3000万。

  陆铭进一步分析说,未来中国50%的人口将会集中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这三大地区,即在中国人口峰值为16亿的条件下,有8亿人口集中于这三大地区,而从平均意义上看,就是每个都市圈大约居住2亿~3亿人口。如果每个都市圈10%的人口将生活在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那么,这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估计要有2000万~3000万左右。

  大都市也有破产风险

  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李强在上述世博论坛上提出,不同意樊纲所说的大城市要承载更多更密集人口的说法,经济学家更多考虑经济变量,社会学家还要考虑政府政策、生活成本等因素,一座城市人口密集度太高并不好,如果上海市人口达到5000万,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李强所在的清华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项目——2049年的北京,他说,做完以后大为吃惊,如果不想出一些办法的话,北京人口今天是2250万,2049年将增长到6000万。“全世界没有一个地区聚集过6000万人口,现实对我们提出了警告,我们要思考一下城市怎样发展。”李强还指出,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大城市,会形成人口聚集性高密度社会,这样的社会存在风险。

  去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城市化目标途径和政策研讨会上,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鲍曙明表示,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城市越高度集中,风险越大,纽约、伦敦、东京等大都市大多经历过破产的风险,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发展下去,也是一个问题,城市化高度集中以后,带来的风险很难预料。

  事实上,对于特大型城市政府部门,控制人口规模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北京,这已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控制目标甚至被分解到各个区县。北京还提出了“以业控人”的思路,对小百货、小食杂店等17类业态提升审批准入,目标是减少流动人口。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