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2011年2月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调查,铁路装备市场招投标“走过场”、“内定”等潜规则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3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下称“2010年审计公告”),公告指出,在京沪高铁建设过程当中,招
标不合规等问题一直存在,虽然2009年度的跟踪审计结果也曝光过相同问题,但时隔一年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司长徐爱生表示,经过2009年对京沪高铁的跟踪审计以后,2010年审计署将京沪高铁的审计重点放在了招投标、设备采购等方面。
“高铁工程从咨询到施工,大部分都是中铁工、中铁建等少数国有企业的生意。”一位咨询行业人士对记者说,高铁工程招投标问题在行业内是公开的“内幕”,在他看来,高铁招投标更像是自家人在“分活儿”。
愈演愈烈
本报记者从审计署了解到,京沪高铁跟踪审计项目已经开展了两年,从2009年开始,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司开始对该项目采取“跟踪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
此前,只有南水北调工程、奥运会工程等少数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采取跟踪审计。但凡采取这种审计方法的项目,均由审计部门在建设过程中介入,力求将问题防范在萌芽状态。
一位接近审计署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审计署2009年开始介入京沪高铁项目审计,招投标不规范的问题,就一直是审计监督的重点。
在2009年度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招投标不规范问题就被作为重点内容予以披露。
例如,当时审计署就发现,在京沪高铁正线、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京沪公司、上海铁路局等建设单位存在标书审核不严、未按规定招标等问题,个别施工单位违反招投标相关规定,将工程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单位。
2009年的跟踪审计当中,审计抽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水集团)投标书中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发现,有54人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与实际不符;上海铁路局在上海虹桥站建设中,将应招标的工程咨询和桩基第三方检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六局等9家单位未经建设单位批准,违规分包工程合计3.12亿元,部分工程被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时隔一年之后,招投标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仍然是2010年度跟踪审计查出来的重要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招投标的不规范问题,不仅存在于工程建设上,还存在于设备和物资采购上。
如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中铁十七局、十八局和十九局3家施工单位对采购招标和发票审核工作不严,导致6名个体供应商以伪造工商营业执照等方式获取砂石料供应业务,又以伪造、代开发票386张入账,金额合计2.16亿元。
徐爱生表示,招投标不规范和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的问题,是2009年和2010年两次审计当中都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也被审计署高度关注,也希望有关部门从体制和机制上研究解决办法。
而上述咨询行业人士也表示,高铁工程的招投标体系表面看起来跟其他工程没有什么两样,而实际上在准入门槛和实际操作当中,都是中铁工、中铁建等少数几家与铁道部有历史渊源的企业中标。
上述咨询行业人士呼吁,高铁发展中一定要打破内部人操作的环境,彻底向市场开放,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否则高铁工程就永远是“内部人游戏”。
记者了解到,2010年度京沪高铁跟踪审计当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大案要案线索,而这些案件也与虚开发票套取资金和工程受贿有关。
徐爱生表示,这次京沪高铁审计当中发现,个别施工单位及个人转移挪用公款和建设资金1.87亿元及其他相关问题,涉嫌违法违纪。
徐爱生透露,2011年6月,审计署将继续对京沪高铁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开始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新的一年跟踪审计。今年将重点检查去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关注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等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同时坚持注重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
49亿违规招投标
随着2011年2月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调查,铁路装备市场招投标“走过场”、“内定”等潜规则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而审计署对京沪高铁2010年度的跟踪审计,进一步揭开了铁路建设招投标形同虚设的暗角。
2010年审计公告显示,此次项目审计中发现最大的问题资金即出现在违规招投标中,所涉及的金额总计49.36亿元。
最为荒唐的是,有很多项目招投标尚未开始,就有所谓的中标单位“提前”开工了。
例如,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京沪高铁咨询业务、南京南站应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等项目,招标时间分别为2006年7月、2007年12月、2008年12月。然而招投标流程尚未进行前的数月,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三局、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后来的中标单位已经提前进场工作,这一问题涉及合同金额44.46亿元。
以南京南站应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为例,本报记者发现,虽然《新建铁路南京枢纽南京南站站房与地铁结合部应急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公告》发布于2008年12月25日,不过早在2008年1月中铁十三局已经将第一根桩打入地下,当年3月18日上午“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桩基部开桩”典礼上,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南京公司的领导及参建员工也悉数参加了开工典礼。
虽然铁道部规定,招标方式为“在铁道部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和部监察局的监督、指导下,进入铁道部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标”,但业内人士称招投标流程形同虚设的现象并非孤例,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是由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等十一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而在曲阜东、常州北等站房工程招标中,则出现排斥了潜在投标人的现象。审计报告指出,“2009年6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发布准入铁路客站装修装饰和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名录后,京沪公司在曲阜东、常州北等站房工程招标中与名录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签订站房装修装饰工程合同6份,排斥了潜在投标人,涉及金额4.9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在铁路建设和铁路装备购买的招投标中都较为普遍,“能否进入目录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相关领导的批示,装备行业一些民企还能进入,而土建项目中标的一般都是中铁工、中铁建等国字头企业”。
2008年1月5日,铁道工程交易中心公布的《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中标结果》显示,当时一批总价达837亿元的京沪高铁土建工程合同由中铁一局、中铁三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七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6家公司“分食”。中国铁建成为最大赢家,其次是中国中铁。
本报记者联络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对审计报告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质询,但截至发稿时,对方未予置评。
审计署在指出上述问题后,京沪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今后的招投标工作中严格做到依法合规;同时,铁道部将进一步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建立信用评价动态管理制度,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铁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