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资金面相对宽松 配置需求仍支撑债市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3月25日02:14

  虽然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近期债市带来一定冲击,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只为对冲外汇占款等导致的过多资金,对短期流动性影响有限,因此现券所受冲击并不明显。

  “提准”冲击债市有限

  当前,场内机构普遍认为,虽然上

调存款准备金率对3月债市带来一定冲击,但不应高估其负面影响。在3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巨大的背景下,更应关注提准或是央票放量发行对市场资金面的净效应,如果净效应不改市场资金面宽松格局则利好债市,如果净效应带来市场资金面趋势性紧张则利空债市。

  从上周起,央行开始提升央票的发行规模,再加上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无疑引发了场内部分机构对资金面的担忧。不过,鉴于市场对此次上调存准有着充足的预期,则“提准”对货币市场的边际效应降低,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虽会短暂冲高,但幅度有限。

  实际上,就历史情况分析,2011年以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市场资金的扰动似乎加大,但这更多是受到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缴款、新股集中发行、春节现金需求较大等临时因素的叠加干扰,单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并不大。

  来自宏源证券的研究观点指出,本周除了存准缴款对货币市场资金有一定影响之外,并无其他因素的叠加,因此,“央票放量发行+上调存准1次”的组合对3月份市场流动性冲击效应影响有限。

  需要提醒的是,4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约有7300亿元,准备金率依然有普调压力,更有研究员预计,基准利率在3-4月、6-7月期间也有再次上调的可能,基本面和政策面总体不支持近期债市收益率的大幅走低。

  资金面仍相对充裕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符合市场预期,也表明在外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正按照自身情况调整货币政策,由于3月份央票到期量较大,银行间市场资金宽裕,所以央行有必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达到回笼资金的目的。

  不仅如此,存款准备金率再提高,也意在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健”,基于通胀压力仍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在打“提前量”。

  信达证券分析师李建朋坦言,债市年内风险可能主要集中在“流动性”的突然“冻结”之上,当市场有所回暖,紧缩性措施就给投资者来了一个措手不及。在“流动性”稍一放松即有“泛滥之势”的环境下,预期监管层对“流动性”将继续保持“严防死守”“三率”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间市场收益率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行,但之后回购利率反而掉头下行,这说明目前资金面仍然相对充裕。

  来自徽商银行的研究观点认为,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继续保持宽松,机构债券的配置力度逐步加大,从2月底开始的债市反弹行情有望再度延续。

  配置需求仍将支撑债市

  事实上,本轮债市收益率下行更多是配置需求显着提升和资金面重归宽裕带来的,日本地震和核泄漏导致的避险需求放大了收益率的下行幅度。

  银行方面,就银行信贷和债券投资的关系看,年初以来偏紧的信贷供给和明显的存款负利率使银行息差扩大,在信贷投放“以价补量”、总收益上升的情况下,银行对债券投资的收益要求相对降低,更看重满足于量的配置需求,尤其在当前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

  目前银行的信贷余额与债券托管量之比已经达到2006年以来的较高水平,显示银行债券配置压力加大。而保险机构方面,二季度通常是保险公司的配置高峰,经验上看二季度保险机构保费收入与赔付、营业费用的差额显著增多,保险机构的配置压力也较大。

  虽然基本面和估值总体不支持近期债市收益率的大幅走低(10年期国债和5年定存利率的利差水平已经很低;10年期国债和C PI同比利差的偏离程度也显著加大),但如同去年上半年,银行和保险机构的较大配置需求会对债市形成一定支持,相对于基本面,短期配置需求可能将占据上风。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