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市场文化有两条恶劣的暗流互相激荡,恰好最近都找到了范本。
一是退盐。抢盐源于核辐射导致的人性深处的无可言说的非理性死亡恐惧,更源于信息的模糊与对科学的无知,这些抢盐者理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从3月16日下午两点开始,到18日结束,广
东省经历了两天抢盐潮。期间广东省物价局接到举报商家哄抬盐价的投诉多达420宗,18日又有很多买了大量食盐的人,投诉商家不给退货。抢盐者体现了黑暗投资文化的内核,非理性、不负责、寻找替罪羊。他们先是不顾市场其他顾客需求大肆囤积,而在盐荒消失后将成本转嫁到他人身上,甚至拨打110要求退货,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恶劣的投资文化在资本与货币市场屡见不鲜,跟风炒作,非理性,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是石墨烯炒作。世界顶尖的物理学成果成为资本市场的免费炒作对象,将所有的科研庸俗化之后,让一波又一波处于抢盐心态中的普通投资者为炒作买单。
去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大洋彼岸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很快开花结果,但是,开出的是资本市场“恶”之花。
中国宝安在公告中声称,自2008年起,子公司贝特瑞公司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恭喜,他们踮起脚尖就能够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了。1月20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贝特瑞自2008年起在原有石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则已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3月23日,中国宝安在2010年年报中披露,国泰君安等券商确实曾调研过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年报继续强调“石墨烯已完成小试,正在进行中试”。而媒体披露,3月23日,一位跟中国宝安密切接触过的行业专家向记者透露,“年前我们联系时,中国宝安还没有开始做石墨烯,连试验都还没有。”
中国最先进的石墨烯生产厂家都无法量化生产,至于什么时候能够产业化,什么时候能够盈利?天知道。
2月长江证券报告显示,石墨烯没有形成下游的应用和需求,目前最大的应用还是各大科研院校的实验使用;下游需求尚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应用尚需很长的时间。目前石墨烯还是实验室温室中的花果,除了小规模的供应之外,仅供观赏。
从诺贝尔奖到产业化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在生物现代医学技术中,PCR与基因克隆技术被认为是当代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巨大前进动力的两大科学技术,两项技术的发明者分别于199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3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在获奖当年的12月,就被霍夫曼罗氏药厂据称以3亿美元购得,很快在产业化过程中获得巨额收益。如今在法医探案、民族迁徙路线研究领域等各个领域,全都离不开这项技术。
不要忘记,这项技术从1983年开始、1985年首次成功到1991成熟,经历了8年的时间。而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巨磁电阻效应,早在1988年已经成型,产业化之路早已成熟。而一些基础领域的研究,可能永远无法形成产业化,比如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癌症研究。
在概念上,中国宝安是一家永远不落于人后的企业,要什么有什么。如果把市场概念比作盐,这家公司可以激起人们对盐的一次又一次狂热追捧。
新三板成为市场热土,中国宝安马上成为新三板概念的受益者。其持股49.56%的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去年完成了洛阳隆华等15个风投项目的投资。当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推出,该公司因为在海南岛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储备而成为重要获益方;石油价格上涨、新能源成为热点,其子公司从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新能源材料专业化生产厂家贝特瑞获得了十年以来最好的业绩;当消费成为热点,该公司的生物制药概念将脱颖而出……这家企业可以集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新旧矿产资源的开采,生物制药,房地产业务,风险投资与二级市场操作于一炉。笔者相信,未来电动车成为炒作主流时,这家公司完全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电动车的龙头企业。
中国的证券市场有大力丸吗?有,中国宝安就是,涵盖中外,无所不包。这种公司如果作用于人体,就是癌细胞。
回到最简单的事实上,中国宝安是否误导了写出推荐报告的分析师?甚至是与分析师合谋?不知道。中国宝安是否进入了中试?不知道。我们清楚的是,3月以前的股价异动中,一些人获得了不当收益。
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两股非理性炒作合法,股市盐荒滚滚。只有以石墨烯炒作为突破口,将一轮轮的暴利生成路径大白于天下,才能让市场恢复理性与正常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