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弄错,这到底是标题还是某篇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很抱歉,笔者之所以选了这样笨拙的标题,实在是最近短短两周内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太多、太乱、太复杂,而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却又隐约在某处契合。无奈,只好以笨拙的题目开始笨拙的思考了。
先说日元升值,这是为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异象”。从科学的逻辑分析,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一系列大灾难无疑将给日本经济带来伤害,而经济伤痛(无论程度大小)必将表现为包括本币价值在内的多种与整体经济水平正相关的经济变量的下挫,由此至少可以断定日元会贬值。但眼下的事实却恰好相反。难道地震也能“提振”本币价值?
尽管市场本就是错综复杂的,尽管很多市场现象本来就不是单纯的理论所能解释的,但只要还有科学的信仰,任何现象都应该有其合理的解释。从历史教训看,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元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逆势上涨”,从地震发生到当年4月,日元从起初的95日元兑换1美元一路飙升到约77日元兑换1美元历史高点。于是一些投机资金趁机大肆做多日元以期更大的套利空间。但是这些人的算盘打错了,从那时起直到1996年12月,日元又转头一路下挫到将近150日元兑换1美元的新低(这也是日元自阪神大地震至今的最低点),那些做多日元的投机者经历了惨痛的失败。
这个教训从一个鲜活的视角告诉我们,任何盲目跟随市场异象制定决策的投资行为都是不可靠的、不科学的,最终还是要受到科学规律的惩罚。但有人会问:你老说科学逻辑,日元震后急升就算是异象,又如何在科学逻辑的框架内解释呢?这确实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不过,最近媒体的一则报道似乎使这个异象趋于合理了。据报,日本震后保险业理赔将是个惊人数目,以保险公司现有的流动性来看,很难满足眼下的需求。于是有人猜测,游离于日本市场以外的日元流动性可能在近期大量回流日本,后续报道证实了这种猜测。把这些事件连在一起,现在可以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震后日元升值很可能是日本国内保险理赔造成的“流动性缺失”引发的。尽管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但至少从逻辑的角度看是解释得通的,因为此种现象在很多金融市场都曾出现过。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流动性缺失只可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随着日本央行增发日元以及多国联手向市场注入日元的力度加大,这种缺失会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仍然是科学逻辑的力量,这一点已经得到阪神大地震之后日元走势的印证。
与日元升值同样有点“异象”特征的是油价,从国际货币秩序的角度看,日本经济遭重创后,美元国际地位相应得到稳固和相对提升,于是美元指数上升、油价(包括金价)下跌似乎也是必然。果然,震后第二天,纽约国际原油价格就从每桶106美元跌倒了96美元附近,美元指数则大涨,一度突破77整数关口。
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续,美元指数大涨一天就再度下跌,油价再次跳空高开,与此前的急速下跌刚好形成一个“V”字反转。这究竟是美元并未因日本地震而得到强化,还是另有波动原因呢?从以往经验看,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的经济体一旦出现问题,美元指数都会相应上涨,即便是在美元指数呈整体持续下降趋势的时期也是如此。但这次如此严重的日本大地震竟只给了美元一天的反转机会,原因又何在呢?
有人认为是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迫使日本转向燃油发电而增大对石油的需求推升了国际原油价格,对于石油这种具有双重属性特殊商品来说,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从长期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油价与需求相关。即便是短期,油价与这种“需求预期”也很难说就一定有相关性。油价始终盯着美元指数,而美元指数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相当多时候也受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影响。当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出兵阿富汗,都达到了强化美元国际地位的目的,相应地,国际原油价格也都因此出现过下滑。我们注意到,此次美元指数与油价的波动恰值利比亚危机时期。本来,类似危机只要美国出手,美元地位就会像前面说过的那样得到强化。但这一次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率先向利比亚出手的不是美国,而是法国。种种迹象表明,法国人如此迫不及待,实质上有“不希望美国主导利比亚危机”的成分。当这些信息反映到石油市场上时,美元的相对弱化就显现出来,油价上涨也就入情入理了。
现在是把这些纷乱的头绪重新梳理的时候了,上述事件看似凌乱,但都反映出这样一个共同点:在当前的国际货币秩序框架内,美元仍处主导地位,但已不再一枝独秀,与其竞争的经济体状况的好坏,已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美元的地位;与此同时,过去美国依靠外交军事手段强化美元地位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挑战和质疑。这些都是未来国际货币新秩序的前兆与基础,弄清这些关系,实际上也就弄清未来世界金融体系的脉络与方向。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