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药品降价:看得见降 也要看得见药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作者:陶短房
2011年03月31日10:39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规定,自3月28日起,全国部分常用药物,包括162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实行正式降价,平均降幅高达21%。

  此次降价所涉及的,大多数为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物,是患者最常遇到的 “大众性疾病”(如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等)必然用到的药物种类,包括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如心血管类疾病用药等,一部分进口药物也在降价范围内。这意味着此次降价所惠及的患者覆盖面更广,不仅常见病患者的医疗开支会有所节制,那些“老病号”的药费负担,也有望随之降低,这对于广大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实行福利医疗制度,但全免或部分免除的基本为“医费”,即看病、问诊的费用,而在药费这一块,则基本以自费为主,药费畸高成了困扰各国政府、医疗部门和患者的普遍问题。此次发改委主持的常用药物降价,意在通过价格调控,直接让利给普通患者,是一种勇敢的尝试,其动机是积极的,也理应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应有的正面评价。

  但必须看到,这种以行政指令调控药价的常用药物大降价行为已非首例,从以往的经验看,社会、舆论和广大患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见得到降,见不到药”,即随着降价令的推出,原先的常用药渐渐变得不再“常用”,不仅药店里再难觅踪影,医院、诊所里也从此没了踪迹。

  许多行家和敏感的消费者都早已发现,许多医药厂家对这种指令性大降价早已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降价范围确认,它们一方面迅速调整产能,将被选中的药物品种产能边缘化,另一方面将这些药改头换面,“新瓶装旧药”,换个名字重出江湖,从而理直气壮地游离于降价令之外。

  即使不考虑这种消极对抗、绕开禁令的主观行为,客观地说,此次降价所涉及的头孢、抗生素等类药物,本身就属于更新换代极其频繁的药物类别,几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就往往更新一代,如果缺乏这种对常用药名单变化、发展规律的前瞻性,那么这种对药价的行政调控,就可能陷入“隔三差五总要再调”的怪圈,从而令相关决策部门疲于奔命。

  既要看得见降,也要看得见药,才能真正惠及患者,扭转药价畸高的市场格局。

  以往历次药品降价,之所以屡屡被医药厂家成功闪转腾挪,基层药房、医院和厂家的配合是关键。这就必须抓紧“医药分家”改革的推进,并改变目前不尽合理的药品采购机制和利润分配结构,打破“药”、“医”二者间的共生 “食物链”。

  相对于零售药房,政府干预对医院、尤其担负医疗支柱职责的大型公立医院效果更好,影响力更大,有关方面应将药品价格管理的中心,从药房转向医院,从医院药品采购、处方这两大环节入手,加强监管,如此更有利于降价的常用药继续“常用”下去。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千实惠、万实惠,少花钱便能治好病最实惠,他们所关心的不只是药品均价降了几成,而更在乎自己药费开支是否真的下降了。对此,有关部门应把思路放得更开一些,不仅对常用药名单上的药品种类“下手”,更要严控新药的审批、定价,并加大对低收入患者的直接补贴力度。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