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将至,各种小玩笑小把戏又开始漫天纷飞了。汽车消费市场里面的“好戏”也在不少4S店、维修厂每天上演着。不少制造商、经销商、维修厂都成了卖方市场的“愚人”高手,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常常被骗了还蒙在鼓里。芸芸车市,到底暗藏了多少猫腻?无伤大雅的玩笑尚可一笑而过,但汽车问题涉及金额动辄成百上千,广大消费者着实是“伤不起”。为防范一些不良商家的忽悠招数,不花冤枉钱,笔者就购车、修车、养车方面见招拆招,揭秘汽车市场背后常见的消费陷阱。
购车篇 招数一:低价精品高价卖 不少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经销商通常会先报给他们一个很低的裸车价,然后打着“买车赠送万元豪华礼品”的旗号进一步提高售价。很多人在高价买车之后才发现,经销商赠送的往往是一些质量极为低劣的廉价产品,实际上只有几百元的价值。例如一些普通的贴膜,销售方却当作高级防爆膜出售。忽悠之下,消费者常常会以高价买下这些所谓的“豪华配置”,在损失金钱的同时也为日后行车埋下了安全隐患。
拆招: 一般裸车的优惠是很少的,商家往往会通过高价向消费者推销劣质精品,填补差价。在选购有“大礼包”赠送的车型时,应首先向了解市场的朋友咨询一下,或者亲自去汽车装饰市场看看这些“赠品”上的价值。买车时,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列出各项费用明细,明确合同中注明的装饰和赠送的物品,并尽量要求商家直接将“礼品”折现;同时还可以提出当场验货,对赠品进行价格评估,如果与商家承诺的价值相差太大,消费者可以退掉订单,甚至拒绝购车。一般情况下,商家是会作出一定让步的。
招数二:要提车需加价 加价提车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一些关注度高或热销的车型,尤其是某些少有颜色,商家会为了吸引消费者下订金,常会谎称“有现车”或“××颜色的××车型几天后就能到货”。然而当你真正付了订金要提车时,却被商家告知该车已经卖出,如果要提车就需要加价。
拆招: 专家提醒,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必要去加价购买新车。消费者在订车前,可以多问几间经销商,确认是否有现车。如果商家表示有现车,最好能亲自去看车。若实在多处经销商都没有现车,不妨先等等,待到该车的关注度逐渐冷却了再考虑购买。
招数三“定金”非“订金” 一个越来越多经销商会玩文字游戏。定金和订金,看似区别不大,一旦写到合同上,其包含的意义却相去甚远。“定”字代表肯定、确定,具有法律效应,在消费者因为各种原因放弃购车的时候,签订了“定金”合同的商家是有权不退予定金的。“订金”则不同,其里面含有商量成分,表示“有意向”,若消费者打算改变购车计划,可以依据“订金”合同要求商家退还已交付的金额。
拆招: 在与商家签订购车合同时,消费者需要看清合同的内容,当面问清商家订金可否退还,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写入合同。同时要保留好相关的依据,以便日后作为索取订金的凭证。
招数四:买车就要上“全险” 在目前的车险种类中,只有“交强险”属于交管部门强制性要求购买。但经销商往往会在消费者购车时,劝说给新车买“全险”。一般车辆各类捆绑销售的险种有:车损险、三者险、盗抢险、人员险(司乘险)、油漆险、玻璃险、涉水险、自燃险、营运停驶损失险等。很多消费者由于不懂得各险种具体的含义,随便听信销售人员的意见,把很多不必要的险买下,而由销售店代为购买的车辆保险往往需要多花费不少钱。
拆招: 在购车之前,消费者务必先了解车辆各款保险项目的含义,有些险种例如乘客险、玻璃破碎险等险关系到车主切身利益的,可以购买。而对于新车涉水险等险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建议车主请教专业的车险顾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保险公司及产品,量身定制最适合的车险方案,既省时又省钱。
修车篇 陷阱一:收费标准难界定 汽车维修的费用一般包括配件费和工时费。不少对汽车不在行的普通消费者,遇到汽车出现故障时往往就只能将车返店维修,任由商家诊断。由于目前汽车配件尚未明确具体的收费细则,很多4S店和汽车修理厂都自报价格,“以换代修”屡见不鲜。且不说汽车配件当中的水分,单是高昂的工时费就已经让消费者连连叫苦。
拆招: 专家建议广大消费者,修车时最好选择信誉良好的修理厂,多咨询对汽车维修有了解的朋友。再有就是在议价时最好事先商定好价格,例如加工费、材料费、工时费、检测费等等。同时还要保存票据,当发生纠纷时可以据理力争。遇到实在协商不了的情况,还可以到行业协会或者消委会投诉。
陷阱二:小病大修耗费大 一般情况下,汽车出现的故障非重大问题是不用进行大修的。但很多车主在修车时,工作人员往往会劝说如果不进行全面检修,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通常一套工程下来,单单工时费就已经让车主花费不少。一些维修商家还往往将小故障放大,推说整个系统出现故障,需要全部检修甚至更换。
拆招: 类似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汽修商家小题大做,看准车主缺乏相应专业知识,从中牟取利润。一些汽车配件其实是可以自行购买的,建议车主多去几间有信誉的维修专门店,货比三家,同时最好带上在行的朋友。
陷阱三:特意制造故障 有不少车主可能遇到过汽车修好之后,却定期出现问题,导致经常需要维修。这个时候可能是维修商家在最初维修的时候给你玩起了猫腻。例如在更换排气管的时候往里面塞棉花,往润滑油里面掺糖等等,维修后虽然不会严重问题,但会令汽车不断返修,以多次赚取费用。
拆招: 面对这样的情况,车主在送车维修时还是需要选择诚信的汽修厂,不要因为维修价格便宜而轻信无质量保证的小店,在维修过程中多与师傅沟通,咨询不同意见,同时平时还应注意积累修车知识。
养车篇 猫腻一:不必要地增加保养项目 汽车的日常保养主要是机油和“三滤”的更换。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滤清器合称为保养“三滤”。不少维修商家在给车辆做保养时都会建议车主换“三滤”,甚至增加蒸发器、油路等其他不必要的项目保养项目,同时还推销所谓的“全套保养套餐”,以收取高额费用。
拆招: 车主应该仔细参看车辆保养手册,平时按手册指示做好保养。对于其余保养项目和保养周期,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汽车“三滤”,一般来说每10000—20000公里换一次就可以了。诸如更换机油,刹车片之类的操作,有条件的车主也可自行更换,这样可以免去不少费用。
猫腻二:不保养,无免费 不少车主对“车辆保修期”过于信赖。事实上,按照维修方的说法是,“没有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已被视为自动放弃质保期的质量担保权利,因此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能获得免费保修”。也就是说,如果车主不定期带爱车到4S店保养的话,终究所有的维修费用还是要车主自己掏腰包的。
拆招: 没啥好说的,现有保修政策下,保修期内的车辆还是按照规定去厂家指定维修厂进行维修保养吧。想省钱,也得熬到保质期结束之后。因为一旦被厂家抓住把柄,失去了保修服务的话,那就有点因小失大了。
(文 朱钦 黄信诺)
(责任编辑:孟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