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评级风刮向私募 评价方法尚待完善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张宁
2011年04月11日00:41
  随着国内私募基金影响力的扩大,评级风也悄然刮到了私募界。目前市场已有多家评级机构推出了与公募基金评级相类似的私募基金评价体系。

  据壹私募网研究中心对100位客户的随机调查显示,接近六成投资者有过或考虑根据评级选择私募基金产品。但是国内私募基金的净值 披露并无统一的发布日期,由此造成各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出现较大偏差,进而使得依照排名所做的各类分析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评级方法待完善

  据了解,为解决私募基金净值公布时间段不一致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各家评级机构普遍采用超额年化收益率指标(即用基金产品涨幅减去同期指数涨幅)作为业绩排名的依据之一。

  但这一指标存在天生的缺陷,尤其是对私募基金进行短期排名时,其缺陷愈发明显。据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人士介绍,超额年化收益率指标的前提假设是任何一只私募基金在任何一个相同时间段的超额收益率都是一致的,但这与现实不符。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是,在2010年10月份的爆发式行情中,个别私募由于踏空,导致收益率落后沪深300达到20个百分点。如果将这个月的超额收益率年化,将得出该私募全年会落后指数240个百分点的结论,这显然是荒谬的。

  此外,超额收益应选取哪个指数做参数也存在问题。比如,评级机构选取了沪深300指数,但私募中很多侧重于投资中小盘股,其业绩与沪深300的相关度可能并不高。而私募中真正满仓操作的也是极少数,直接与100%的股票指数比较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各家私募的投资能力。

  新指标浮出水面

  事实上,在私募基金评级领域,即便是远比国内成熟的海外对冲基金评价机构,也无法做到完全客观。

  据了解,在海外,对冲基金研究机构一般采用与对冲基金签订协议的方式获得对冲基金的业绩数据。如知名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Hedge Fund Research)就要求其数据库中的对冲基金自行提供每月的月度收益、除去费用后收益、产品规模。这样一来,评价机构只需在协议中要求对冲基金提供统一时间段的收益率数据,就不会出现类似于国内阳光私募基金净值公布日期不一致的情况。

  但这种做法也存在弊端。由于全球对冲基金数量极其庞大,与评价机构签订协议的对冲基金只是其中一部分;同时,签约对象不尽相同,也造成海外各评价机构统计的基金样本差异较大。

  从国内情况看,国内私募基金一般都由其信托公司披露净值,并无动力把净值数据直接提供给评价机构。此外,由于目前国内私募管理公司已经发展到了数百家,与所有私募公司签订协议,对评价机构来说,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而目前国内的评价机构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据悉,针对私募评价的这一难点,海通证券在业内率先独立提出了HPFYR指标(HPFYR指标=该私募基金业绩在同期公募偏股型开放式主动型基金业绩中的标准分)。据介绍,HPFYR指标是利用海通已有的、完善的公募基金业绩数据,将公募偏股型基金作为私募业绩参照系,进而衡量私募基金的收益率水平。这是考虑到公募基金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首先是公募基金样本数量已达数百只,作为一个整体,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在中短期内是保持稳定的;其次公募基金每日披露净值,拥有任意时间段的业绩数据。

  海通证券认为,公募偏股型基金整体适合作为私募基金投资业绩的参照系,该HPFYR指标能够在不损失私募样本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私募业绩不可比的问题。这也为目前国内的私募评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思路。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