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国有控股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缓解融资饥渴需摆脱“信贷依赖”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岚
2011年04月11日07:43
  尽管五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以实现近5400亿元的净利润示人,但对于这一“超预期”的业绩,投资者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好处。

  根据五大银行刚刚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2010年,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按排名分别实现净利1660亿元、1348亿元、1044亿元、948亿元和39 0亿元,净利润合计共占整个银行业利润的六成。

  然而,在上述银行超强的赚钱能力的背后,其分红的慷慨程度却大打折扣。年报数据显示,五大行中,工、中、建三大行2010年派息率均降至40%以下;此外,上市半年的农行派息率为16%,而每股收益最高的交行派息率仅有2.7%。

  从数据分析,以及近期各行高管的表态中不难感到,五大行之所以集体减少派息,其“吝啬”之举的背后彰显了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隐忧。更有专家预言,资本充足率与派息之间的矛盾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派息率缘何下调?

  201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五大行每股收益分别为:交行0.73元、建行0.56元、工行0.48元、中行0.39元、农行0.33元。按照所公布的分红预案,工、农、中、建四大行分别为每股派现0.184元、0.054元、0.15元、0.212元,交行每股派现0.02元+每10股派发1股红股。

  毫无疑问,作为投资者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股息率的多少在每年业绩报告发布时都备受关注。从年报数据看,中行现金分红股息率最高,达到4.38%;建行位居第二,达到了4.27%;工行股息率为4.12%,农行为1.96%,而交行仅为0.35%。

  对此,五大行给出的解释如出一辙:多留存利润以补充资本金,满足银行业务发展需求。

  对于派息率由2009年的44%下调至2010年的40%,中行行长李礼辉在业绩报告会上表示,这样做第一是考虑银行长远发展的需要,第二是兼顾股东短期的回报“未来我们希望业务能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是需要资本来支持的。”李礼辉称:“最近我们把派息的区间调整到35%到45%。从今年开始,未来三年中行都会实施这个政策。”

  建行行长张建国则表示,上市公司分红率并非越高越好,国际上合理水平在35%至45%之间。建行派息率最高曾经达到过45%,而今后将会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显然,尽管经过去年巨额再融资之后上述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已达标,但从五大行纷纷减少分红的目的看,表明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依然面临压力。

  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去年资本充足率依次为:12.27%、11.59%、12.58%、12.68%、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则依次为:9.97%、9.75%、10.09%、10.40%、9.37%。而按照监管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1.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

  资本充足率果真无忧?

  众所周知,资本充足率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核心资本充足率指银行持有的核心资本与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受损失之前,商业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为缓解2009年天量信贷投放带来的银行资本充足压力,去年工行融资700亿元,建行融资750亿元,中行融资1000亿元,农行通过上市募集1503亿元,交行融资323.56亿元,五大行合计融资4400亿元。此后,五大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仅均已达标,甚至大大高于监管要求。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从此就“天下太平”了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银行的融资需求不会像去年那样猛烈,但在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储蓄分流的压力之下,今年的信贷额度更为紧张,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仍将面临挑战,银行资本充足率前景并不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进入2011年,农行便于1月6日宣布,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券用于充实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而据中行透露,今年该行将继续在香港发行次级债。

  虽然五大银行高管均表示今年不会进行股本融资,但“继续实施中长期资本管理规划,在保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资本管理”已成为未来应对资本压力的共识。正如中行行长李礼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表示的,今后,一方面要加强资本预算管理及考核,强化资本约束;另一方面将持续优化表内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另外,由于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资本要求和运营成本,从而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资本管理,提高资本质量。因此,加快业务转型步伐,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融资困局如何破解?

  对银行而言,如果不分红就难让市场投资者掏出真金白银,进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但问题是,银行自身积累的利润是否足以弥补其资本的缺口呢?这显然是一个困境。

  “实际上,银行系统的利润增长不仅赶不上其资本的消耗增长,而且其利润增长背后潜伏着明显的风险隐患。”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目前我国银行系统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信贷利差收益,中间业务收入相对有限,而利差收益所带来的风险实属高风险收益,一旦贷款在其到期之前发生违约,则银行损失可能将高于其获得的利息收入。

  由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并未改变以信贷为绝对份额的盈利模式,不仅使资本金的过快消耗成为无法回避的风险所在;而且,信贷投放的井喷,还让银行系统的资本金补充变成了一个无止境的融资过程。

  因此,只有彻底摆脱过度依赖信贷的增长模式,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银行系统巨额融资饥渴问题。

  然而,从目前已披露的10家上市银行2010年度业绩看,规模依然是当前银行业竞争的最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还是核心资本率,大型银行均居前列,表明大型银行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能力强于中小银行。从资产报酬率看,大型银行盈利能力也要高于股份制银行。但从净利润增长率看,大银型行却逊于股份制银行。

  为什么股份制银行净利差高、利润增长快,但整体盈利能力却要低于大型银行?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王亚玲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大型银行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采用“以量补价”的策略,弥补净利差低的弱点。

  “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银行只需要扩大资本消耗的存贷业务规模,以及与存贷业务捆绑的所谓中间业务,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空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就成为必然。”王亚玲认为,只有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借贷资金的交易价格由市场确定,迫使我国商业银行从单一的存贷业务,转而提供多元的金融业务,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