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金融重整并不能根除全球失衡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04月12日00:25

  20国集团(G20)国际货币体系高层研讨会近日于中国南京落下帷幕。这次会议既是G20框架内首次举行的高级别研讨会,也是G20相关会议首次在华召开。

  作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课题,人民币是否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再次吸引全球目光。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国际社会现在即可就此制定意见一致的时间表。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除了目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正日渐暴露其不合理性且不断加剧全球失衡,更为直接的说辞则如法国央行副行长德波瓦西厄所言,“自工业化以来,史上从未出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

  相比他国热情高涨,SDR扩容利益攸关最为密切的中、美两国反应平淡。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人民币纳入SDR并非最终解决方案,不会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巨大影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则表示,对于外界让人民币提早加入SDR的要求表示欢迎,但中国本身对此保有耐心,并不急于马上加入。

  美国持此立场不难理解,中国低调应对无疑更多地因为形格势禁。仅就纳入SDR的先决条件来看,无论是在汇率形成机制、央行独立性,以及资本流动性等方面,中国都有必要坚持渐进、自主、可控的原则。拉美、东南亚等地频繁发生的金融动荡早已证明,脱离本国国情的金融自由化,只能是欲速不达。

  除开可行性不足,SDR扩容无法速成的更深层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带有本质缺陷,但是,这一体系终究是由市场演化自发的结果。时至今日,一系列症状固然构成了对于这一体系的重大挑战,不过与此同时,这些症状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路径依赖难以被打破的“恐怖”平衡器,因此,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势必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

  其二,不尽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固然对全球失衡难辞其咎,不过追根溯源,金融、经济秩序终究只是全球秩序的分支之一,因此,表面看似经济问题的全球失衡最终植根的土壤,其实还是“无政府”状态下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各国自行其是的政治失范。

  譬如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从国际贸易“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出发,两大贸易伙伴国之间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了两国贸易产品理当具备巨大的互补性。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向中国输入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只可惜,这种理论上的分工合作始终遭遇美国出口管制的人为打压,由此导致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来自美国的比重,从2001年时的18.3%一路降至2008年时的7%。

  无视这类有意为之的单边行动,奢望全球失衡仅仅通过金融重整获得根除只能归为缘木求鱼,当代世界真正亟待付诸行动的重大变革,是且只能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