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金砖国家:世界经济发展新支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明金维 肖莹莹
2011年04月12日05:33

  2011年4月14日,在“金砖国家”的概念问世十载后,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个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领导人将相聚三亚,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正式会晤。

  专家指出,这是“金砖国 家 ” 峰 会 首 次 在 中 国 举行,也是南非在2010年底成为 最 新

一 块 “ 金 砖 ” 后 ,“ 金 砖 国 家 ” 首 次 举 行 峰会,此次峰会还将推进这一合 作 机 制 的 固 定 化 、 常 态化,因此三亚峰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还认为,世界经济史在金砖国家带领下 , 已 经 掀 开 了 一 个 新 篇章,未来金砖国家有望在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大话语权和影响力。

  十年见证成长

  ■“金砖国家”正扮演着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世界经济增速因此提高了3.7到4.5个百分点。

  “‘金砖国家’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十年前首次提出了“金砖国家”概念的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他位于伦敦的办公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金砖国家’的经济基调就是这个时代的基调。”

  从充满热带风情的三亚,回望“金砖国家”第一次峰会举办地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麓的历史名城叶卡捷琳堡;从当下的2011年,回望十年前的2001年,“金砖国家”在推动国际社会应对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现代经济发展史上,金融危机似乎遵循一个固有的模式:发展中经济体陷入困境,发达经济体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不过,这一次却不同。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正是造就这一历史性变迁的根本原因。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在危机时刻的“逆流而上”,不仅推动了二十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新掌门,更让五国多边合作机制得到空前加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金砖国家”是发挥稳定作用的压舱石;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时,“金砖国家”是推动增长的发动机;在全球谋划后危机时代格局时,“金砖国家”是新路径的积极探索者。对全世界来说,这是一块极具建设性的“金砖”。

  在危机最严重时期,“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经济总体保持稳定,扮演了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有效弥补了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留下的缺口,对危机起到了极大的缓冲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暴雨过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逐步趋稳,并缓慢复苏。但发达经济体依然步履蹒跚,美国经济弱势复苏,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开始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而日本经济则依然处在长期以来的通缩阴影之下。

  世界经济从危机中重新上路,缺乏传统上发达经济体的推动,还有谁可以担当发动机的重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一张增长成绩单,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很好的解释。得益于“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势头,世界经济在2009年遭遇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下滑之后,2010年增长5.0%,增速几乎接近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仅增长3.0%,发展中经济体增长7.1%,而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的增长率分别为10.3%、9.7%、7.5%、3.7%和2.8%,几乎全部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速。

  奥尼尔说,“金砖国家”正扮演着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得益于“金砖国家”经济较快增长,世界经济增速因此提高了3.7到4.5个百分点。

  “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中,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贡献了近60%的增长,它们的增长贡献大于发达国家,其中,‘金砖国家’的贡献就占了1/3,”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据估计,未来五年中,新兴经济体将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56%,而“金砖国家”将至少占其中的40%。可以说,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发动机。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金砖国家智库会议上,部分专家提出,未来金砖国家有望成为与七国集团(G 7)共同进行全球治理的并行力量。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认为,后危机时期,全球治理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使世界力量中心发生前所未有的转移,新兴大国开始与传统大国共同为全球治理设定议程。

  互利共赢的“金砖”

  ■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是“金砖国家”给予世界的启示,也是一条现实的合作之路。

  曾经有人问奥尼尔,如果他当初没有提出“金砖国家”的概念,“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还会发展到今天这样吗?

  “我猜如果没有我的干预,‘金砖国家’也会组成一个集团,”奥尼尔曾专门撰文解释说。

  也许,这并非奥尼尔的谦逊之词。

  如果说,十年前,还有不少人怀疑,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四个特点各异的国家,能否聚在一起锻造出一块持久耐用的“金砖”,那么十年后的今天,“金砖国家”以其互利共赢的双边、多边合作,雄辩地告诉世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诞生绝非偶然。

  巴西的阿苏“超级港口”项目,就是“金砖国家”互利共赢合作的明证。

  从巴西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往东北280公里,是巴西国内目前最大的工程建设工地———阿苏“超级港口”项目的所在地。

  从2007年开始,巴西首富、身价超过270亿美元的企业家埃克·巴蒂斯塔,开始斥资16亿美元在阿苏打造一座“超级港口”。预计到2012年港口投入运营后,它将成为巴西乃至南美名副其实的“超级港口”:港口每年可以处理6300万吨铁矿石,1000万吨钢铁产品,1500万吨煤,500万吨干散货和750万吨一般货物……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之间的经贸、投资、能源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开展,巴西的铁矿石、原油和大豆,如同巴西的足球一样,在中国受到欢迎;而“中国制造”则日益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统计,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五年间,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两倍,达到360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

  2009年4月中旬,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前,胡锦涛对巴西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和巴西签署了中国武汉钢铁公司在阿苏港附近投资建厂的合作协议,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

  时任巴西总统的卢拉说:“这是中国在巴西金额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考虑在阿苏港口附近建厂。

  三亚峰会前,卢拉的继任者、巴西新任总统罗塞夫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以更好地造福于两国人民。

  中国和巴西之间的互利合作,绝非偶然,它是“金砖国家”间互利合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之间的经贸、能源、投资等领域合作,也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扩大。

  有人说,“金砖国家”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因为它们“太像了”,同时也是因为它们“太不像了”。

  在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挑战,它们分享着关于发展的共同梦想,它们共同期待着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在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之间的发展优势互补,中国以制造业取胜,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以服务外包业见长,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丰富;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能源工业发达;而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国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五国携手合作,恰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共享。

  志同才能道合,双赢才能持久。

  下一块“金砖”

  ■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的数量更多了,块头更大了“金砖国家”在自愿、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大门总是敞开的。

  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新成员,南非总统祖马将出席本次峰会,并签署加入该机制的正式文件。有分析称,南非作为“新成员”首次亮相,使三亚峰会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如何与南非互动,南非将为其他四国提供什么样的合作新机遇,以及彼此交流和协调的效果如何,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看点”。

  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的数量更多了,块头更大了。正如“金砖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的那样,“金砖国家”既不是针对西方国家的“俱乐部”,更不是封闭排外“小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开放的,是透明的“金砖国家”在自愿、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大门总是敞开的。

  “金砖国家”各具特色而又非常成功的发展道路,打破了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枷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

  由美国经济学家和政府主导的“华盛顿共识”,核心是快速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但拉美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在实施“华盛顿共识”时,均遭遇到水土不服的难题。相反,饱受危机困扰的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在摆脱了西方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说教之后,反而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中较少受到冲击。

  在“华盛顿共识”之后,有人提出了“北京共识”,虽然这一提法还未得到广泛确认,但毫无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以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必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一种并不强加于人的示范效应,而这种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共识,也许可以归纳为后危机时代的“金砖国家”共识。

  “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正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吸引力:不管你曾经多么落后,不管你曾经遭遇过多少危机,只要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未来就是你的。

  在许多分析人士看来,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下一块“金砖”。

  合作机制常态化

  ■每年举行一次峰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朝着固定化、常态化的方向迈出关键的一步。

  有消息称,“金砖国家”领导人将在三亚宣布,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峰会。这一宣言将进一步打消外界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能否持久的疑虑,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朝着固定化、常态化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在近日举行的金砖国家智库会议上说,金砖国家已初步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主渠道,以高级事务代表、外长、财长、央行行长、协调人、常驻多边机构使节等为辅助,以智库、工商界、发展银行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支撑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框架。

  “金砖国家”从概念问世,到合作机制发展,每一步都受到一些西方人士的质疑,但回顾“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外界看到,“金砖国家”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步伐越走越坚定,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

  奥尼尔至今仍记得,2001年他的经济分析团队首次提出“金砖国家”的概念时,外界反应褒贬不一。

  当时,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四个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千差万别。巴西刚刚又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俄罗斯仍在苏联解体后的转型中苦苦探索。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两国的经济结构大相径庭,一个以制造业见长,一个以服务外包业闻名。

  奥尼尔等人最初提出“金砖国家”的概念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贯喜欢创造各种新奇概念的投行,为了吸引客户而一时的“哗众取宠”之举。

  但过去十年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也同时证明了奥尼尔当初的远见。

  从2006年开始“金砖国家”外长举行会晤。此后,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也经常见面。2008年日本洞爷湖西方八国集团峰会上,“金砖四国”的元首首次举行非正式会晤。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迅速拉近了“金砖国家”之间的距离,成为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速发展的催化剂。危机中,“金砖国家”发现:肇始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正对它们带来了共同挑战,也为它们之间扩大互利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

  当“金砖国家”把目光投向世界时,它们在稳定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当它们把目光对准彼此时,它们发现了相互的比较优势,并认识到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

  2009年6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在叶卡捷琳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其他三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阐述了四国对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的共同看法,表达了四国加强各领域合作的愿望。

  2010年4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在巴西利亚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合作 开放 互利 共赢》的重要讲话,四国领导人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阐述了“金砖国家”的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除了首脑峰会、部长级会议外,“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发展起了多层次的对话、沟通机制,包括开发银行、合作社和智库等之间的交流、合作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关贵海表示,目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化已初步成型,从长远看,该合作机制发展与创新的潜力很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战略研究室副主任陈须隆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可以借鉴八国集团(G 8)模式和经合组织(O EC D )模式。一方面,有必要借鉴O E C D模式积极构建经济合作与发展机制,其中包括创设秘书处、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主要负责处理经济合作事务。另一方面,鉴于金砖国家的共同政治属性和意愿,已通过峰会等协调国际立场,发出共同声音,也有必要借鉴G 8模式,走扩大与外延之路,适时扩员和增加议程,并重视发展对外“伙伴关系”。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