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聚焦四大主线 积极股市政策开启5年行情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作者:朱宝琛
2011年04月12日07:17

  度过20周岁生日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步入“十二五”的大门。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股票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

际板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

  应该说,积极的股市政策,从这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扩规模 各市场比翼齐飞

  从2009年10月底推出到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突破两百家。

  创业板的发展,或许只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很小的缩影。“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创业板,我们看到的是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增长迅速。5年来,我国境内股票筹资2.84万亿元,相当于前15年股票筹资的3.1倍。其中,2010年境内证券融资累计10257亿元,比上年增加5666亿元,增速高达1.23倍。截至2010年底,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6.54万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8.2倍,市值排名由2005年的全球第十三位跃居第二位。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发展资本市场的其中一点提法。同样的提法,在年初的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提过。他说,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这是积极的股市政策的最好体现。

  为何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融资的目的是什么?尚福林就资本市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问题指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的机制优势;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空间,需要有效提升资本市场的支持和保障能力”。

  可以说,尚福林的这番谈话,勾勒出了资本市场在十二五期间所要发挥的作用以及需要着力的重点方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根本。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债券市场是关键环节,期货市场需要提升。

  对于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广东省证监局局长侯外林此前称,实际上,政府这些年一直都在努力,而且直接融资比例在逐步上升,但跟间接融资比还是比例偏低,因此还有很大潜力。

  “新三板市场”建设是今年资本市场的重头戏。

  今年的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

  目前,新三板的改革大幕日渐清晰。

  中国证监会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将分两步推进。场外市场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并稳定运行后,将扩大到全国具备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扩大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上新三板企业的条件之一就是进试点的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的注册企业。所以大家都在努力,希望进入扩大试点的名单,而且越早越有先发优势。

  作为今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各地高新园区都在积极争取进入首批“新三板”扩大试点名单,而各地也在以空前的投入抢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这条新跑道。

  中关村园区是最早试点新三板的高新园区,目前也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最多的高新园区。交易所人士此前曾指出,新三板对中关村园区企业上市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自监管层提出意向,要将中关村园区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各地园区便纷纷开始行动,力争成为试点园区。

  当然,我国的资本市场要扩大规模,不能光靠新三板,主板、中小板以及正在酝酿推出的国际板,这些都是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有力的助推器。

  在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建设方面,监管层提出要“继续壮大蓝筹股市场和中小板市场”。而或许是为了响应“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沪深两大交易所都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布了新股发行计划:上海证券交易所初步匡算今后五年沪市每年将新增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力争到2015年末,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深圳证券交易所保守估计未来三年内发行1000只新股,预计今年发行350只。

  2010年被称为A股市场的“天量融资年”,全年共发行新股349只,IPO融资额高达4921亿元,超过2007年至2009年三年发行数量之和。349家如果折算到全年250个交易日,则意味着每天约1.4只新股发行,每周有7只新股面市。

  按照两家交易所的计划,2011年的新股发行数量和规模将更胜一筹,达到400家,简单按照去年平均每家融资14亿元来推算,今年IPO融资额将高达5600亿元,若按照这一速度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的IPO总融资规模将在2.5万亿元以上。

  扩规模,还要坚持双向扩容。

  随着股票、债券融资规模的扩大,也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社会资本力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储蓄资金转化为证券投资资金。

  从发达市场的经验看,50%到60%的股票市值为养老基金持有。目前,我国养老基金持股比例很小,主要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的一部分资金投资股市。未来我国社保养老基金入市的增长空间较大。目前部分入市的养老金只是“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这笔钱不是用于当前的即期社会保障支出,而是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做战略准备。

  扩规模,让各市场比翼齐飞!

  上层次 资本市场创新不断

  股权分置改革、“两融”业务和股指期货业务的推出……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使得它的发展更上一个层次。

  “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我国的股市进入了全流通时代。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种价格长期并存的历史,完善了市场功能,释放了活力,为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分析人士称,“全流通”为上市公司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改革消除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的制度藩篱,还原了同股同权同利的基本逻辑。两类股东从原来的“同床异梦”变成了“同舟共济”,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同时,也使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趋于优化,治理基础更加稳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通过股东大会等多种途径行使股东权利,形成了对董事会、经理层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股权分置以前,A股市场经历了一个“庄家”唱主角的时代。但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市场制度架构开始重整,“一股独大”、“一股独霸”等陈年痼疾得以解决,市场迎来了大股东、中小流通股东和主力资金相互博弈,却又相辅相成的局面。

  在股改过程中,一直任人宰割的小股东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开始掌握市场话语权,这令以往的所谓“庄家”难以再为所欲为。原来呼风唤雨的主力开始分崩离析,大股东与场外资金的“默契”成为股权分置后市场的主导模式。

  伴随股改的同时,规范上市公司信披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变革也在快马加鞭,夯实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努力成效斐然,此后市场制度的变革主题词开始成为“创新”。

  应该说,股权分置改革是在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条件下,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适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改革路径,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和时间的考验,为实现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功能发挥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股权分置改革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则标志着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此有了做空机制。

  一年多来,融资融券这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券商从最早的6家扩容到现在的25家,并将成为常规业务。同时,融资融券余额从首日的区区659万元,到在满一周年之时,跨越200亿元,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之举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而值得关注的是,转融通业务也或将很快推出。有分析认为,转融通业务推行后,券商可以向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融入资金或证券,那么融资融券规模将会得到大幅提高——由于具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可供融资的资金及可供融券的股票数量都将是现在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佣金,而在市场竞争下,各大券商之间也展开了激烈“佣金战”,佣金率下滑也导致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少。但是,由于“转融通”等新业务的推出,市场人士开始看好新业务给券商带来的机会。

  长期来看,“转融通”的推出对整个市场以及券商股都是构成明显利好的。由于融资融券规模扩大,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所赚取的利润也将水涨船高。而融资融券业务有望给券商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成为传统的经纪业务之后的另一大收入来源。

  创新,让资本市场发展更上一个层次!

  重监管 让资本市场更健康发展

  上周证券市场上的重要话题,胜景山河二次上会被否算是其中之一。

  这是继立立电子苏州恒久之后,证监会第三次撤销已过会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而随着胜景山河取消上市资格,证监会同一时间对外发布《关于保荐项目尽职调查情况问核程序的审核指引》。在发行审核过程中增加“问核程序”,将监管关口前移,并将所有保荐项目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

  在业内人士看来,问核机制的设立旨在了解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对发行人重要事项的核查情况,监督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切实履行保荐职责,提高工作质量。

  上周,还有一件事引发各方关注,那就是4月6日至7日,广东省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在广州市中级法院出庭受审,成为迄今为止涉嫌内幕交易犯罪的首位厅级干部。

  事实上,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集中力量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和操纵市场行为进行的严打防控专项工作,已经显示出监管思路和方法上的调整;而六部委联合发文打击内幕交易,使得资本市场的监管骤然升级,包括市场操纵和基金“老鼠仓”在内的案件得以公布和处理。

  集中火力实施的“监管风暴”提高了监管有效性,也让“打击内幕交易”成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一年间证监会针对内幕交易案件全年启动非正式调查87起,立案调查52起,审结17起,向公安机关移送15起,并对18名个人、4家机构做出了行政处罚。与2008年移送4起、2009年移送8起相比,移送数量大幅度增加。

  由此可见监管层对内幕交易的执法力度之大。

  但是,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严打”并没有结束。2011年初,尚福林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法》、《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完善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协作机制,配合制订内幕交易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严厉打击重点和典型案件。

  “将继续保持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将联合有关部委努力推进打击内幕信息交易的工作。”尚福林的这一表态,表明打击内幕交易仍将是2011年证券期货市场上的重点工作。

  而在日前由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主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协办的“内幕交易认定与处罚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强调,证券执法部门应当适应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执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发挥我国证券执法的体制优势,加强监管,依法打击证券市场违法行为。

  他同时表示,面对查处内幕交易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执法部门将从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能动地适用现行法律规定,总结、巩固已经取得的执法成果,研究、解决重大、疑难、共性问题。同时,加强案件宣传,注重警示、教育,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是证监会担负的两大职责。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严打,显示规范市场正在成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内幕交易严重危害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这颗“毒瘤”不铲除,市场“三公”原则便无法实现。

  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看到,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最高层不但有决心而且有行动”,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起了相关制度,一定能够有序、有效地“抓出一群害群之马”。

  严打内幕交易,让资本市场更健康发展!

  政策结合 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重点在于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如何发挥?业内人士称,这可与当前的一些政策相结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今年这一基调未变,但是,与前两年不同,2009年和2010年的“积极”着力在刺激投资、保增长的目标上;2011年的“积极”则在社会保障与民生、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在上海出席一基金峰会时表示,目前的财政政策已经包含了淡出的安排,可以预见的是,当积极财政政策到达一定时点时,官方会明确表态财政政策转型。

  他指出,我国财政政策转变将更侧重结构优化。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围绕十二五期间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来进行,这就需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配合机制创新及转变。

  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消费将受益于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消费升级和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所引发的消费扩展。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市场流通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倡导节约低碳消费等,都会为上市企业提供发展机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战略新兴产业会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既包括在传统制造业中要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更包含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会得到优先发展与支持。在这些领域也让许多企业大有可为。

  “十二五”纲要提出,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会重点支持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水电、核电、智能电网、高速铁路、三网融合、物联网、软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将会成为积极财政政策扶持的领域。

  服务业同样值得关注,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推动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比重的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从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方面,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区域振兴也会受到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在许多领域,都会看到巨大的区域发展机会。这种机会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在财政政策支持下改变这种不平衡所引起的。区域振兴集聚效应会拉动许多行业区域需求的高速增长,凸显区域市场投资价值。

  与当前的一系列政策相结合,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顶层设计”,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大有可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顶层设计”成为热门词汇。来自证券界的代表委员呼吁,资本市场也需要“顶层设计”。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称,资本市场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顶层设计源于大量的公司要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本,“但资本市场的持续机制在哪里?因此,要对整个市场的资本提供给予与之相匹配的安排,这也是市场良性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业内人士称,资本市场的发展要从更高的层面,从金融体制改革上去推动,要从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上,进一步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按照市场化的要求,逐步理顺金融监管体制。比如,从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解决债券市场的“九龙治水”难题。

  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功能,“确实需要更宽松、更好的外部环境”。从客观情况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资本市场处在资源配置的基础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发挥市场功能,相关领域和环节配套保障以及顶层设计等必须跟上。

  应该说,要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更高层面总体统筹和把握,自然需要顶层设计。这值得决策层予以认真考虑。

  与政策相结合,将让资本市场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