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龙岩的“三农”综合险试验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胡雪琴
2011年04月12日09:57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福建龙岩报道

  一项商业保险被写入了一级地方党委的“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共龙岩市委关于制定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2013年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

  2011年开始,龙岩市全面启动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方案,具体实施计划为,2011年“三农”综合保险覆盖面为15%;2012年提高到50%,2013年达到100%。

  “赔本儿”是做好商业保险的第一步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农户说:“三农保险的确好,交得少,赔得多。”为什么保险公司要做这个可能折本的买卖?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分公司(下称“龙岩财险”)总经理陈贺表示,龙岩三农保险最早发端于1983年的一项探索——农房保险。

  龙岩财险有一项业务是家庭财产保险,在农村推广就从房屋开始。龙岩有些村集体因为有矿产,比较富裕,陈贺他们就做村干部工作,由村集体出资统一为全村购买农房保险。刚开始的保费是2元,获得的保险金额为1000元。

  1000元的保险金能做什么呢?当时物价便宜,农户的房屋一般两三千元就能盖起来了,1000元的保险金额还是个不小的数目。现在,这个险种已经更新为保费7元,保险金额为1万元。

  慢慢地,这种形式逐渐被接受。从户到村,再从村到乡,从乡到县,从县到市,农房保险推广到了全市。

  “温家宝总理来龙岩视察灾情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机遇。”陈贺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从2006年开始,农房保险不再是保险公司单打独斗,而是政府与企业携手合作。当年3月,龙岩市为全市农房做了统保。67万农户,保费全部由财政承担,每户5.88元,共支付保费380多万元,保险金额为每户3000元。

  没想到,3个月后,也就是同年6月份,龙岩就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全市大面积受灾,有多家农房倒塌。温家宝总理亲临龙岩灾区第一线视察。据当地官员介绍,当地政府向总理汇报时,提出的十项救灾措施。其中第二项引起了总理特别关注。这就是保险理赔,住房倒塌的农户每户获赔3000元,而保费只有5元多。这让温总理非常意外,也很高兴。总理认为商业保险是“三农”保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次水灾中,龙岩财险赔付款达到2300多万,而保费仅仅收了380多万。面对这项看似折本的生意,陈贺似乎并不介怀。他告诉记者:“保险保的就是意外,毕竟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灾害。虽然保险公司利益受损,但无形中也显示了保险的力量,由此迎来了大发展的第一个机遇。”

  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过去的农房保险业务都是靠财险公司挨家挨户地去推广,发展步伐缓慢而且艰辛,但2006年大洪灾后,农房保险就打了一个翻身仗,当年就被推广到了全省,后又被推广到了邻近的浙粤等省。”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显示,农房保险将有望被推广到全国。

  政府补贴不如保险

  龙岩市第二个政策性的涉农险种就是应政府需要而设置的。2006年,时任龙岩市上杭县县长的赖继秋找到龙岩财险上杭支公司邱桂南经理商讨,在自然灾害中,农民群众不仅住房受损,也有人员意外伤亡,能否设置相应的险种?

  于是,龙岩财险推出了“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共责任统一保险”,对自然灾害造成人身伤亡的,给予最高6万元的赔偿;对因灾造成残疾的,按残疾程度给付保险金。保费为每人2元,统一由财政承担。

  这个险种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保障,也因此发展成为龙岩财险的明星品牌,荣获年度中国“最具市场影响力保险产品”和“最佳责任保险产品”两项称号。

  紧随其后,其他险种也相继设置。

  2007年,龙岩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也就是“新农合超赔”,2009年实现全市覆盖。如果不幸患上大病,农户在“新农合”之外,还可以再一次得到补偿,防止因病返贫。

  龙岩市委书记张健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这一保险也不用农民掏腰包,统一由政府买单,按每人每年3元,对农民治病超过‘新农合’补偿封顶线至15万元之间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按不同比例补偿,最高赔付额度为10万元,这样,大大减轻了患大病农民的经济负担。”

  而今,龙岩市农村实现了六个险种的全面覆盖:农村住房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以及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林木火灾保险,前三个保费是政府全额出资,后三个由政府部分出资。

  张健向记者坦言:“与发达地区相比,龙岩的经济实力、财政实力都不够雄厚,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的差距和欠账比较多。我们有责任缩小城乡差距,弥补农村欠账。总的原则是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龙岩全市农业人口220万,如果政府给每个农民补贴20元,就是4000多万,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关键是如何把这笔钱用到刀刃上。如果仅仅给每个农户单纯补贴20元,对他们而言,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但如果作为保费投入,那就会产生高倍率的放大效应,每个农民因此会获得高达25万元的风险保障,为农民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这个意义就非同小可。”

  险种打包开“超市”

  2009年对龙岩涉农保险来说,是值得记住的年份。就在这一年,他们跨了一大步,在古田镇创建了全国首个“三农”综合保险示范区。

  “综合保险最大的特点是把农业生产、财产、人身、医疗等各项保障措施打包在一起,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愿参保,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的保障,在遇到各种天灾人祸的时候,帮助农民把困难扛过去。”张健介绍说。

  这项举措能否为当地农民所接受?现任龙岩财险办公室主任廖发珍给《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09年,示范区刚设立时,农民接受程度不一。古田镇最大的一个村叫赖坊村,保险工作始终进展不大,这一度让负责该片区的廖发珍十分头痛,但一次意外却让事情发生了逆转。

  2010年1月,赖坊村年仅30多岁的村民赖金星在检修农用车时,被突然坠落的车厢压倒,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事故发生后,龙岩财险所属的上杭财险公司迅速组织人员办理查勘及有关理赔手续,将9万元赔款送上了门。

  这起事故给龙岩财险大大加分,也让村民们转变了思想,由此,“三农”(综合)保险得以在当地推广。

  与此同时,政府会逐渐淡出。据张健介绍,“三农”综合保险包括八个险种。按不同险种,第一年政府补贴20%~50%,到第三年递减到10%以内。“这就是一个保险超市,商品是各个险种,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如果哪个险种不受农民欢迎,我们就淘汰;如果很受欢迎,就保留。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也会增加一些险种。”

  据了解,2010年,龙岩市遭受了罕见的暴雨袭击。连续两轮强降雨,使全市133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达52.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2.1亿元,农作物受灾4.1万公顷,倒塌房屋1.92万间。

  就在灾后第三天,第一笔1.56万元的保险赔款就送到了受灾农户手中。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仅保险理赔就支付了3600多万元。这笔资金,与政府的灾后重建资金一道,为受灾农民送来了雨后的阳光。

  由于“三农”保险带来的品牌效应,龙岩财险声名鹊起。近年来,龙岩市重点工程及单位财保业务90%以上都由龙岩财险承办。2010年,龙岩财险保费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69亿元,同比增长54.24%,增幅位于福建省系统首位,提前100天超额完成全年保费收入任务,较2005年净增3.51亿元,增长2.6倍。

  “2010年龙岩财政总收入增速为21.5%,而同期财政性社保和促进就业支出增速就达到了32.4%。龙岩市委市政府将‘财政民生’变成‘社会民生’,将‘事后救济’变成‘事前投保’,利用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来保障‘三农’。我们力求把蛋糕分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民,为农民构筑一张保障网,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张健说。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