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全球观察

金砖国家为建全球金融新秩序热身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2011年04月14日05:29

  构建反映国际经济格局变迁的货币新体系,是对相关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智慧的考验,更是基于利益再分配和权力转移的多边战略博弈。作为此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推动者,金砖国家终将获得与经济和金融实力相称的话语权。但要成为改革的积极主导者,既需要本国货币杠杆力量的不断发育,也离不开国际货币权力分享机制的逐步形成。

  今日在我国海南省三亚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峰会,将是主要新兴大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的一次重要热身。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议题。只是缺少有力货币杠杆的新兴经济体在失去2008年至2009年的改革时间窗口之后,如今只能在常规进程中寻找新机会。众所周知,在成功避免了美元体系崩溃之后,初步恢复元气的美国已拥有较大回旋余地来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美国经济告别了最为糟糕的阶段,奥巴马尤为关心的就业状况也已现初步好转迹象。与此同时,曾是美元本位制最重要威胁的欧元受累于欧债危机,短期内很难给美元带来进一步的压迫感。因此,在一向特别看重趋势的美国眼中,未来能给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带来真正威胁的大概就剩下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人民币了。

  尽管人民币尚不具备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本要素,例如,中国应当拥有的超一流的经济与金融实力,还有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偏好等等。但美中此消彼长的经济力量对比,却是美国决策者和战略家们近年来格外担心的变动趋势。1980年,中国经济规模不及美国十分之一,但30年后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5.74万亿美元。尽管与美国的14.62万亿美元相比仍不在一个量级,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跃升的态势显然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期。而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归因于美国的强大经济规模与实力,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当然,依然落后的中国金融业是制约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因素。但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实力的持续增长,对外投资的急剧上升,以及允许境外贸易投资以人民币结算和中国政府继续推动的中国央行和海外各国央行人民币互换计划等,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基础稳步提高。预计最晚不迟于202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区域中心货币。

  人民币的崛起,只是金砖国家基于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而扩大国际影响的货币力量表现。事实上,假如把金砖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视作一个整体,就算当今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不敢忽视这个占世界总人口42%、土地总面积30%、全球经济总量 18%、贸易额15%、外汇储备75%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50%的新兴经济集群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笔者预计,未来十年,金砖国家有望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增量财富的重要来源。相形之下,老牌工业和金融强国由于力量使用过度,在全球经济的地位有可能继续相对滑落。失衡已久的南北经济发展状况,或许有望得到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金砖国家,一旦完成了工业化,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则参与国际治理意识不断上升的上述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诉求,恐怕不会满足于对既有美元本位机制的小修小补,而是基于已有的经济力量,积极谋求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乃至重建货币与金融体系。

  毋庸置疑,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洗牌之日,也是主要国家之间博弈的白热化之时。构建反映国际经济格局变迁的货币新体系,是对相关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智慧的考验,更是一场基于利益再分配和权力转移的多边战略博弈。对此,想必金砖国家内心都很清楚。

  尽管世人皆知,长期以来,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效应使得各国经济越来越容易被处于金融主导地位国家——美国的金融政策所绑架。而由于全球欠缺一个建立在制度化和持续性基础上的沟通与协调机制,近十年来,被美国和欧盟控制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与金融稳定方面碌碌无为,建设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国际货币与金融秩序一直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尤其是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主要协调者与危机时刻的最后借款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某些时候甚至充当了干涉别国经济主权的工具。不过,经过这场危机冲击,美国已越来越难以单独掌控既有国际货币体系了。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说的,眼下,对美元霸主地位构成威胁的主要国家就是美国自身。例如,可供美国缩小财政赤字、避免债务危机的时间或许要比普遍设想的更少。

  当然,基于金融主导国的综合实力以及话语权惯性,其他国家要在短期内取代美元的地位并不现实。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美元将继续是最现实也可能最合适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替代杠杆之一但不能在私人市场流通的特别提款权(SDR)亦只是重要补充。

  作为此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假以时日,金砖国家终将获得与经济与金融实力相称的话语权。但要成为改革的积极主导者,既需要本国货币杠杆力量的不断发育,同样离不开国际货币权力分享机制的逐步形成。

  假如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要建立在现有美元体系的瓦解之上,则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过程中的冲突将异常激烈,甚至是诱发大规模国际对抗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长期处于占优策略,独享“铸币税特权”的美国来说,放弃美元本位无异于出让超级大国地位。这是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美国利益代表者断难接受的。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高明的策略与博弈水准。新兴经济体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既需要有效整合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与诉求,进而提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机制设计建议,更要懂得讨价还价与适当时候的权力分享,还要小心提防美、欧等国的离间乃至赤裸裸的干涉。

  中国尤其要避免人民币成为主要打压对象。(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