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建凤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4月刊
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2010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再次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巨浪,即将山东六和、新希望农牧、枫澜科技等总估值达77.95亿元的优质农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新希望(000876.SZ);同时,将
业绩欠佳的乳业和房地产业务合计为7.53亿元的资产,剥离出上市公司。消息一出,新希望(000876.SZ)股价迅速拉升,从每股8.56元最高拉升至24.39元。直到现在,这波资产重组的浪潮仍未退却。而对于坊间争议的收购价格,刘永好则用“我们按照规则做”一言带过。
“向前看,也要时常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回望30年的风雨兼程,刘永好向《英才》这样评价自己:感觉自己前行的脚步还是踏实的。无论是为人,还是做事,刘永好都恪守着一条准则:将自己放低一点,再低一点,但丝毫不懈怠。
当同时代的企业家们一个个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一直活跃的刘永好却像一棵常青树。他时常告诫自己要“快半步”,就是一定要领先半步,不多不少。多了,或少了,都会对生存构成威胁,刘永好恰到好处的把持着这条铁律。也正是因此,有人将刘永好列为商业门派里的“峨嵋派”:刚柔并济,绵里藏针。
资本效应
目前,新希望(000876.SZ)的资产重组和置换,通过了股东会议,已上交监管部门审批。对于为何选择这样一个时机进行资产重组,刘永好说:“一方面监管部门有这个要求,规范市场同业竞争。另一方面,利用资本市场做大企业,是个好的选择。”
但是沉寂多年的资产注入承诺却为何在此时爆发?有分析师认为新希望集团有两重考虑。一方面,由于“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大,资本市场看好,选择这个时机将未上市资产打包上市,能够获得较高的溢价效应;另一方面,大北农(002385.SZ)、金新农(002548.SZ)、海大集团(002311.SZ)等饲料企业自去年纷纷上市,获得较多的超募资金,导致饲料产能的迅速扩张,让未来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新希望集团让本来就该注入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对此,刘永好也承认:“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行业竞争的激烈。”
实际上,新希望的扩张,是农业和资本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刘永好的“资本手腕”,不单表现在资本市场上。目前,新希望集团在全国拥有近20家担保公司,每家担保公司的规模约为2000万-3000万元。
实际上,刘永好不但在做农业担保公司,还参与了诸多村镇银行的组建。刘永好告诉《英才》记者:早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县一级都设有分行。之后金融改革,除了农业银行之外,其他银行县一级分行大多撤走了。“但是中国的多数农民以及农产业,就在县一级和县一级以下。而新的格局下又出现诸多新兴经济体,金融机构该如何支持农产业发展,是个大的课题。”而这些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的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养殖户获得更多的贷款支持。“农民贷款制度不合理,导致很多农民是贷不到款的。因为农民的房子没有产权证,不可以做抵押贷款。而饲养的猪、鸡、鸭、鱼是活物,就更加没办法担保。”刘永好说,“所以现在越是穷的地方的贷款,越是贷不出去,即便贷出去,也是拿到发达地区用。”
值得关注的是,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六和集团最先开发的“担保鸡”模式,已经在金融的支持下被迅速放大。担保公司以养殖户的标准鸡舍为抵押物,贷款资金封闭式运行,风险较低。六和目前在山东像开连锁店一样密集布局担保公司,据刘永好介绍,目前鸡养殖户的规模10万羽已经很常见。
而随着农户规模化养殖的开展,新希望集团迅速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目前,新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畜禽饲料生产商、中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世界最大的鸭肉供应商,覆盖饲料、种畜、屠宰、肉制品整个产业链条,富有创造性的是新希望打造了电子商务网、金融服务网为合同养殖户提供信息、担保方面的配套服务。
对于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刘永好说,“与农民形成一个联合体,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就是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风险分散到各个环节里边,对主要环节进行实施监督。如确保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养殖业和相关联的产业。”此外,农业组织机构的变化,“也让我们的农产品得到更大的支持,扩大了规模,延伸了产业链,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相对抑制了物价过快上涨。”
不过,刘永好原来独自承担的风险,随着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现在也获得了一些分担。国家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逐步增大。刘永好介绍,银监会出台了分别指导的存款准备金率,即银行贷款给农民,上交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就会低一些。“实际上,国家还可以再设置贷款比例进行调节,比如规定一些银行,一定的贷款比例是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企业。假如既有贷款支持,又有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大农村缺少金融支持的现状。”刘永好说。另外,丰富金融工具也是农村金融的一个重点。
而让刘永好成为真正的“金融家”,是2011年1月26日,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全国拥有100多家财务公司,但是民营性质的只有五家。“我们是第五家。”刘永好一贯的微笑里,藏着一份满足。
现在企业是不能给自己贷款的,政策是不支持的,而通过财务公司就可以这样做。财务公司有一些特别的管理要求和授权,能够使得公司的资金集中使用,降低成本,实现最大限度价值和效益,同时在资本市场做一些金融业务支持农产业。”刘永好说,“目前新希望约400个企业,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预付货款。一方面我们有相当的贷款;另一方面,我们又有相当的存款。而财务公司把这些资金汇聚一起,能够减少总的贷款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拉长产业链
除金融业务外,新希望集团的地产业务以及化工业务规模都不小。据了解,新希望最初并非主动涉足地产。“有一部分养殖场、饲料厂,是位于城乡结合部分,后来要变成城心区,当地政府建议我们开发,我们就被动的开发了。”但是,因此尝到甜头的刘永好,并没有就此终止他在地产业的身影,“后来我们自己也购买了一些土地进行开发。房地产的回报率要相对高一些。”刘永好说。
此外,近几年,新希望在西部的投资步伐逐步加大。不过,却不是局限在传统的农牧业。刘永好介绍,在贵州的国家扶贫开发区,投资了一些煤化工的项目,规模也不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我们将会加大在西部的投资和发展。”刘永好说。
截至目前,新希望集团业务已经延伸至4个领域: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房产与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与投资。农牧与食品领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类通过ST宝硕登陆资本市场;金融类则有民生银行作为后盾。
尽管如此,刘永好还是表示即便在未来,农业也是新希望集团的主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我们的农产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农产业之外的产业,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们企业农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刘永好说,“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我们把城市产业和工业产业收益用来支持农产业。”
之所以需要支持,是因为农业企业利润相对比较薄。据了解,农产业在新希望集团的主业中占比约80% -90%,但其贡献的利润率却是在50%左右。“粮食价格涨一涨,饲料成本就高一高。而我们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只有2% -5%。所以我们做地产和金融投资,也是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总体盈利,使得我们在农产业里更有投资实力和竞争力。”如此看来,刘永好走产业多元化之路或多或少有些无奈。“我们企业饲料量是最大的,毛利率不能太高,不然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对农民养殖不利。我们的利润更多的是依靠规模和科技。”刘永好说,“利润高,销售额也大,是不现实,特别是饲料产业。”
而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润率的周期波动性则比较大。“有时候种苗的价值高,有时候饲料的价值高,有时候养鸡养猪的价值高。不同的时段,价值分布不同。”刘永好说,“将产业链拉长,能够增强抗风险能力。我们希望产业链上的利润适度的均衡一些。目前,我们在进一步探索,屠宰、肉食品加工等下游产业链,希望成为未来的增长点。”
海外建厂
曾与刘永好有着密切关系的经叔平,经常说自己的人生是从60岁开始的。而今,刚好60岁的刘永好,也已然到了“耳顺之年”。而立之年,刘永好的目标仅仅是“想自己干点事,生活的好一点”。耳顺之时,他加快了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对财富已然没有了概念,他把自己向前冲的行为归结为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因为正在面临新格局、新机会时,他总是希望做的更好。”
新希望的海外事业起步于1996年,目前,在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印尼等国家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工厂已达12家。刘永好将产业目标盯准国外,源于国内饲料行业的高度竞争。“国内饲料行业竞争激烈,且入门门槛低,只能靠真刀真枪的干,干不过就败下阵来。”刘永好说,“而去国际市场拼搏锻炼,不仅有利于积累经验,同时也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不过,刘永好的国际化之路并不轻松。用他自己的话说,不仅要有决心,有队伍,有规划,同时还要熟悉当地的政策和习惯,而最重要的,则是“不要一口吃个胖娃娃,要先去拼搏几年,甚至亏损几年。”刘永好介绍,新希望国际方面的业务,在前三年不仅不赚钱,而且是亏损的,直到三年后才开始盈利。“现在海外项目盈利性还可以,利润率比国内要高,只是工作难度更大一些。”
2011年,刘永好提出了新的国际化战略:将新希望“打造成世界级农业企业的规划”,这也是刘永好第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再过五年,在国外建成二三十家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刘永好给自己定的硬任务。“国际业务与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相适应。现在,国际销售和海外产量,所占比率还不大,希望能够达到新希望市场份额的10%-20%”。
刘永好的几点建议
建议不受理DDGS反倾销调查
《英才》:既然DDGS(玉米酒精糟)能够降低饲料成本,为什么还会出现反垄断调查?
刘永好:美国的一些DDGS企业低价销售原料,卖给中国,冲击了国内市场,导致一些做玉米深加工的企业,向国家提出反垄断调查申请,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但是国内玉米深加工的酒精企业很少,国内的玉米酒精糟产量也不多。国外的便宜,是因为国外玉米产量大,而饲料生产如果不用玉米酒精糟,就必须用玉米、小麦。实际上,增加DDGS的用量和进口,对国家是有利的。既不会冲击国家的粮食安全,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又能极大地节约粮食,对稳定物价和保供给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我建议国家不要受理反倾销立案调查。适当的放开鼓励多进口这些东西,因为进口这些东西对国家有利,便宜,又是副产品,能够替代一部分粮食。
《英才》:调查过程中还能进口吗?
刘永好:目前正在调查,调查结果尚未公告,企业都不敢贸然进口。
建议进口配额向用粮企业倾斜
《英才》:新希望集团玉米进口配额大约是多少?
刘永好:我们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去年销售了1300万-1400万吨饲料,占了全国市场的8%-9%。但是去年我们企业的进口配额还不到20万吨。目前,95%以上的生产量都是由民营企业来供应的,但是民营企业总进口配额也仅是240万吨。每一年,从其他企业购买配额,或者其他企业进口之后再转卖给我们的现象都是存在的。我建议国家不要把配额分配给非生产型企业,让他们从中赚一道钱,这实际上是增加了饲料的成本,进而增加了肉蛋奶的成本,到最后全部由老百姓买单,就造成了通货膨胀。
《英才》:进口配额如何分配更合理?
刘永好: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企业占有权重比较大,民营的没有那么大,进口配额大多集中在国有企业,但是现在再这样做就不太合理。希望国家进口的包括玉米在内的配额,实事求是满足企业的需求。进口配额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更多的倾向于生产型企业,民营企业多就分配给民营企业。另外,再适度的增加一些配额,对玉米的进口国也适度多放开一些,不要只限定在某几个国家。
《英才》:国内用粮是配额制,还是自己购买?
刘永好:国内市场采购,主要是以自己采购为主,国家拍卖补充相结合。我建议国家在拍卖的时候,更多的向实际用粮企业倾斜,以降低中间成本,保证饲料安全。国内现有粮食的购销体系下,国内并没有一家特别有优势的企业。
建议直补农民5000亿
《英才》:中国实现粮食自给难度大吗?
刘永好:随着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对肉蛋奶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我认为今后国家的粮食,特别是饲料粮,要完全满足自给,也有难度。目前,1万亿粮食的产量已经是大丰收了,但现在国家还是很紧张。过去十年,每年饲料需求量都在增长,实际销售量每年增加5%—10%。如果按8%合算,十年以后需求量就有可能翻一番,需要增加1亿吨饲料粮,也就是需要七八千万吨粮食,这要几亿亩地,而我们没有那么多地。
《英才》: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粮食储备吗?
刘永好:中储粮,是国家给钱来帮国家储粮的,并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而是政府行为。国家每年储粮,要花数以百亿的资金。如果能够从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相结合来储粮,让民营企业也参与到储粮当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政府储粮的压力,减少国家投资,降低成本,对养殖业是有利的。
《英才》:什么样的手段,对保证粮食安全最有效?
刘永好:做出更好的政策来激励农民更多的去创造新的价值。目前,一方面,很多田边地头,农民都不种了。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种粮的效益又不好。
如果国家对所有的种粮农民,都给一个较高的补贴,比如30%的补贴,即粮食收购价从1元/斤变到1.3元/斤,国家为此将多付3000亿元。同样,肉蛋奶和蔬菜再补贴2000亿元,总共补贴5000亿元。5000亿元对国家而言是能够承受的,但这会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果这样,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粮食和肉蛋奶都够了。但是,补贴一定要直接补贴给农民,不要经过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