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正在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如何真正实现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新课题。
2010年8月10日中国启动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进行低碳探索。这是继英国、丹麦等国低碳城市计划之后,中国首次发布的国家层面低碳城市计划。目前这些地区的试点方案已经基本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
近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要把碳强度下降指标在省、市内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分解,并因地制宜制定碳强度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市还可选择部分地区或行业试行碳排放总量控制,探索总量控制下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和经验”,苏伟指出。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低碳概念喧嚣之后,低碳城市建设有望由此进入实质性阶段。此前尽管各地提出的低碳发展思路各具特色,但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认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最核心一点应该是在控制碳排放的力度上。而另有观点认为,低碳城市评价标准的缺失是制约当前低碳城市建设的因素。随着政策层面的进一步明晰,低碳城市的探索将更具有现实意义。
低碳城市溯源
作为低碳城市示范的主导部门,国家发改委认为,“低碳城市试点”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探索,而在谈到选择标准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经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些试点并不一定是在低碳经济方面做得最好的,而是既考虑了这些地区已有的低碳工作基础,也充分考虑了地域代表性和不同城市的类型,以便积累低碳发展经验。
事实上,虽然低碳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国际潮流,但是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尚没有形成一定之规。对于低碳城市目前也没有形成确切的定义、界定方法和相关标准。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
而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给低碳城市下的定义是: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
在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中则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
有观点认为,低碳城市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而低碳经济的概念则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
目前普遍认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英国政府将曼彻斯特、利兹、布里斯托3大核心城市作为“低碳示范城市”,此后,丹麦、日本等都纷纷建立了低碳城市发展计划。
尝试与积累
从国家发改委的低碳试点来看,虽然试点从发展规划、配套政策、产业升级、统计与管理等角度对低碳城市提出了要求,但同时又给城市留出了足够空间,让城市从自身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寻求低碳发展之路。
具体而言,国家发改委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提出了5个方面的探索任务:
首先要编制低碳发展规划。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
其次要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国家发改委要求地方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
产业方面,国家发改委要求城市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还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在统计和管理方面,国家发改委要求城市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要求城市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举办面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提高决策、执行等环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各具特色低碳之路
由于此次选择的试点城市各具特色,因此目前已经形成的低碳发展思路也不尽相同。5个试点省中,东部、东北、中部、西北、西南各个区域都有一个,在8个市中既有直辖市又有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包括除了县级之外的所有城市类型。
对此,解振华表示,试点省和试点市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又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差异比较大,这既有利于积累低碳发展经验,又为大家各显神通,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一个巨大发展空间。
事实上,西部地区环境情况复杂,经济欠发达,受制于过去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因此不少西部城市都希望通过参与低碳经济的建设,摆脱旧有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而经济发达城市则希望借此时机实现产业的升级和生态的修复。
重庆市作为西部直辖市,其将低碳试点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相结合,通过提升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比重,加快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来建设“宜居重庆、森林重庆”,从而实现低碳发展。
而深圳市则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4大支柱产业,通过构建节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希望把深圳建设成为创新发展、低碳发展先行区域。
天津市则积极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形成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优势支柱产业,它的特点是与新加坡、日本合作,建设生态城市和低碳示范区,探索在园区范围内示范低碳理念。
南昌市奉行“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路,坚持清洁生产与低碳生活并重,通过加快实施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行动计划打造低碳生态经济示范城市。
杭州是国内率先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设想的城市之一,该城市提出要加快推进低碳产业、低碳建筑、地铁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
而河北省保定因较早在太阳能行业塑造了城市品牌,其低碳特色就是建立在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领域发展迅速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未来他们还将加快推进新型能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领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