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是控制通胀的前提,这也是目前政策决策者的共识。
今年1、2月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2月货币供应量一度降至了15.7%的良好水平,回落到央行年初确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目标。但是,在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3月份的货币条件在紧缩基调下事实上有所
放松。总需求的回落、流动性的良好控制和农产品价格的回落,是中国通胀能得到良好控制的三个条件。然而,中东和北非政局不稳定,成为推动国际能源价格短期内迅速拉升的触发因素,并对国际经济增长与通胀形势带来双重的负面冲击。
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突发性事件,短期内不仅对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引发了日本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和资金注入,从而对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节奏产生冲击,同时也使得决策者对其可能产生的对供应链的冲击产生关注。
目前,依然是有比较宽松的流动性。一季度出现了六年来少见的逆差,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近2000亿美元,需要对冲的货币为1.1~1.2万亿,3次存款准备金的提升对冲流动性约1万亿,但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实际流动性投放为5000亿。
导致控制通胀的政策紧缩期延长进入“加时赛”,5%左右的物价水平可能会延续到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