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可控,但由于翘尾因素及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将高位运行,这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昨日参加“经济每月谈”论坛时做出的研判。
但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决策的“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
”)却认为当前通胀水平已到中等程度,全年物价走势恐将呈现“前高后不低”的局面,物价拐点最早要到四季度。在一季度CPI冲高至5%以后,作为发改委价格司的负责人,周望军显然很清楚,现在的物价形势复杂程度不可低估,解决通胀同样举步维艰。他形象地给记者打了一个比喻:全世界流动性是一个大的水池,各地的央行是水管子,水管子有8厘米粗的,有3厘米粗的。“中国的水管子是3厘米粗的,水已经往外溢了,中国是把这个水龙头拧小了,美国和日本的水龙头开得最大,你说这个价格能不涨吗?”
在周望军看来,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的输入性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胀预期增强和成本上涨带来的旺盛市场需求。“当然还有类似于‘抢购食盐’、‘抢购日化商品’这些突发因素。”加之难以平复的翘尾因素,周望军预计二季度CPI仍将处于高位运行。但他同时强调,目前的通胀水平仍然是“低通胀时代”。
对此,国经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并非完全赞同。“我认为是中度的通胀,但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中等程度的通胀。”至于理由,王军认为因流动性过剩,超量的货币通过房产价格的上涨以后,通过相应的渠道间接流向物价的各个领域,主要导向是向食品类、居住类这些领域扩散。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又驱动了人工服务的价格上涨,又间接导致大量使用人工和服务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更令人头疼的是,如果物价上涨进一步‘倒逼’工资的上涨,最终会出现物价和工资螺旋式的上涨,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
为此,王军代表国经中心预测,全年经济并不会向此前业界预期的出现“前高后低”现象,而是“前高后不低”,温和的通胀恐怕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最乐观的估计,物价将会在四季度出现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