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记者 方璐 张贾龙 杨倩】
过去一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不仅影响到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中国人的生活,也影响到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的生活。甚至,就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全球性影响一样,中国房地产这座“核电站”的“事故处理”造成的资本“外泄”,已经对不少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造成“辐射”,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房地产市场甚至因此“受伤”。
2010年初,就在国务院出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前后,来自海外媒体有关中国房地产正面临泡沫的声音不绝于耳,华尔街当红对冲基金经理詹姆斯•查诺斯甚至语出惊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当于1000个以上的迪拜!”
但是,龙洲经讯咨询机构董事长葛艺豪近日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并不同意“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泡沫”的说法。他认为,泡沫的本质是供给过多,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质仍是短缺。
2010年1月,《华盛顿邮报》也曾引用过葛艺豪相类似的观点。当时葛艺豪说,中国经济还称不上会有日本和美国那样的泡沫。
不过,在房产调控的背景下,国内房产投资受限,中国投资者开始蜂拥至海外置业。海外房地产商则闻风而动,前来中国兜售。2011北京春季房展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泰国、韩国、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个海外地产项目参展,同比接近翻番。
然而,中国“外泄”资本在繁荣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催生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房产泡沫,迫使两国政府同样祭出房产调控政策,限制外国人在其国内置业。
与此同时,海外投资商也正准备借中国房产调控致房产开发商现金流紧张之势,杀回中国市场抄底。
外媒:泡沫、空城、1000倍迪拜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当于1000个以上的迪拜!”2010年1月,华尔街当红的对冲基金经理詹姆斯•查诺斯凭借这一句惊人之语再次成为“话题人物”。他认为: “中国房市泡沫可能在2010至2011年终结,最早可能在2010年就破灭。”
查诺斯是华尔街少有的对冲天才,24岁时因看空华尔街投资者宠儿Baldwin-United保险公司而年少成名,27岁创立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其事业因为提前预测到安然公司的破产而达到顶峰。
看空中国房产地市场的的不只是查诺斯一人,彼时,大部分海外媒体在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时候,都少不了会用到“Bubble(泡沫)”一词。美国《华盛顿邮报》2010年1月11日一篇题为“中国担忧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文章说:“对投资者来说,房地产将出现泡沫的常见警示已经在闪烁。受银行低利率刺激,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不到4年翻了一番,之后再次翻番。”
不过,文章同时引用了葛艺豪的不同观点。葛艺豪说,中国经济还称不上会有日本和美国那样的泡沫,日本房地产价格跌落后引发长达十年的缓慢增长,美国的泡沫破裂则引发了目前的全球经济下滑。但他预测,中国15年内不会发生类似情况,直到城市化进程放缓。
《纽约时报》2010年3月5日的一篇文章则是另一个角度,标题为:“市场公然蔑视房地产泡沫之说”。该报记者通过在中国国内的市场调查发现,尽管不少人在担心泡沫破裂,但无论豪宅还是普通住宅,销售情况都相当良好,居民的购买欲望相当强烈。
人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已非一年两年。如果我们回溯至2004年8月,当时《纽约时报》就有一篇题为“粉红和红”的文章提出疑虑,认为中国繁荣的房地产已经出现的危险局面让市场非常担心可能发生雪崩,“最大的疑问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否已经开始破裂?”
去年底,《财富》杂志特约编辑达夫•麦克唐纳(Duff McDonald)则关注到中国不少城市大规模房地产投资所制造的“空城”,“他们盖了一座城,但他们会来住吗?为什么从外部来看,中国兴旺的房地产会存在如此大的麻烦?”
麦克唐纳的疑问源于之前不久总部位于香港的独立亚洲公司研究机构Forensic Asia的报告《中国:鬼城(China: Ghost Cities)》。该报告列举了中国的七座鬼城,触动了人们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巨大担忧。这七座鬼城中,有三座都是来自内蒙古。他们分别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城康巴什、内蒙古二连浩特、内蒙古巴彦淖尔、郑州郑东新区、河南信阳西北区、江苏镇江丹徒县新区、云南大学城。
不过,截至目前,这个被认为巨大的泡沫至少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破裂特征。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