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改委紧急发文 “五一”物价重点监控流通环节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张涵
2011年04月26日07:21

  “五一”假期的临近正在让“通胀”这个焦点话题更加受到关注。对此,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价格部门通过落实明码标价、保证农产品调运及查处恶意炒作三方面措施稳定节日物价。专家认为,结构性的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因此流通环节

监管应是物价工作重中之重。

  三项措施剑指流通环节

  根据通知,国家发改委本次提出的三项核心监管措施均意在调控流通环节,包括:落实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的各项要求,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及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价格欺诈行为;配合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调运、投放储备等政策措施;严肃查处流通环节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

  “要保持对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的高压态势。” 国家发改委在上述通知中要求,“五一”节前后,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商贸流通领域价格行为和商品房明码标价落实情况的监管。

  尽管通过发文打压物价在国家发改委的日常工作中并不鲜见,但在“五一”这样一个供应充足季节,且交通运输压力较小的时机发布值得玩味。特别是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中,近半个月以来的农产品价格已成缓慢下降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在流动性过剩的前提下,由于人力、运输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炒作等因素,农产品的供应量与价格脱节,是目前推高物价水平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供应来控制物价的措施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这也是国家发改委选择在此时紧急发文调控物价的主要原因。

  结构性供给不足致价格难控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我们供应出现真正短缺,而是流通环节不畅所导致的结构性供给不足,使食品和居住类的价格上涨,特别是食品当中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涨,这已成为短期和中期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物价就很难控制。”王军说。

  前不久一则题为“山东卷心菜价格低至8分钱一斤,菜农绝望自杀”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一面供给过剩之下的收购菜价下跌,“菜贱伤农”,另一面则是城市居民“菜篮子”所承受的高菜价。这种供需之间的脱节正在成为我国农产品的“怪象”。

  近日有机构调查显示,蔬菜从农民出售端到市民购买端,价格往往翻十倍以上。所以只要供应价格微涨,市场上的菜价就会大涨,而反过来,市场菜价出现小幅下跌之时,农民受到的损失更大。

  王军认为,对于流通环节的监管意在为市场释放稳定信号,但是具体效果如何仍难确定。

  短期内CPI仍将高位运行

  事实上,从央行多次调整准备金率到国家发改委不断约谈日用品企业,面对流动性泛滥所造成的负面因素,多部门已经采取措施。然而,系列措施之下,物价仍不见明显下降趋势。前不久瑞银证券发布的2011年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二季度CPI都会保持在5%以上,而且有可能在6月份出现今年最高点。

  在昨日发改委召开的价格形势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表示:“我们还面临着比较多的价格上涨因素,通胀压力还会比较长期地存在,短期内不会彻底解决。在7月份之前,要把CPI降到4以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汪同三形象地举例说:“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我们的商品价格中,流通成本占到50%-70%,绿色通道一开通,菜价立马下降就说明了问题。”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