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自首批股票上市已经一年半了。起起落落之后,一个现实又尴尬的问题摆在投资者面前:连续无量下跌,流动性风险一触即发。
截至4月27日收盘,创业板综指创出年内新低,928.13点的收盘指数距离半年前1220.65点的高点下跌了23.51%,相同区间的数据放到上证指数中则为上涨1.72%。
伴随下跌的往往是成交量的萎缩,创业板目前成交量只是去年11月份峰值的三分之一,部分股票甚至出现了交投断档现象。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去年的大涨已经透支了未来数年的涨幅,未来“去泡沫”过程仍将继续。
“今年创业板依旧是扩容加速的态势,市盈率不断下降是预料之中的事。”广东达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说。而一位非阳光私募人士也表示,创业板交投清淡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稀缺性”。
“现在创业板已经有200家上市公司,中小板500多家,A股一共有2000多家。而以这种速度扩张,明后两年预计市场中上市公司数量将扩展至4000家至5000家。”上述私募表示,“以大型机构为例,顶多只能覆盖几百只股票,有些股票无人关注是肯定的。这种情况在香港以及海外创业板中比较普遍。”
“既然没有了稀缺性,为什么我还要去买创业板的股票?它们有更加优越的成长性吗?”上述私募提出质疑,“从年报以及一季报的情况来看,创业板股票并没有实现预期中的高增长,业绩的波动也让资金对其关注越来越少”,高市盈率问题在失去基本面支撑的创业板中显得特别刺眼,回归合理估值已经逐渐成为该板块股票的大方向。
此外,吴国平认为,“创业板的套现行为也吓退了不少资金。”
目前市场上与创业板联系最为紧密的词语无外乎“套现”、“高管离职”以及“业绩下降”,吴国平表示:“前两种行为导致创业板股票有不断边缘化的趋势,加上创业板本身流动性就不好,大资金也不敢进去接盘,因此大机会已经远离创业板。”
“明年情况预计更加不容乐观——大非将解禁(三年期限售股解禁),因此创业板此前的定位已经把未来的涨幅透支掉了。”上述私募人士这样认为。
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业绩波动、高管套现,三座大山压得创业板“牛”不起来,未来将有不少创业板公司淡出投资者视线,面临痛苦的“去泡沫”过程。吴国平表示:“预计这种挤泡沫将是个长期的过程,个人并不觉得创业板见底了,尤其是退市机制尚未出台,到底这一方面的风险有多大,也存在不确定性。”
上述私募人士则认为,交投的冷淡将是创业板未来3~5年内的常态,“去年年底市场已经开始挤泡沫了,但泡沫远还没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