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限电或诱发用油紧张 成品油定价机制再遭诟病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4月28日07:20

  记者 陈其珏

  去年四季度的“电荒”和“柴油荒”至今令不少人心有余悸。但仅仅半年不到,部分地区再次“限电”,加上用油高峰期的来临,使得社会各界开始担心,再度出现用油紧张的情况。而专家指出,今年夏天的确不排除用油再度紧张的可能。而这一幕的出现是由拉闸

限电、国际油价“高烧”、成品油定价机制未理顺等多重因素所致。

  现象:各地限电举措不断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浙江嘉兴某民营石化公司经理李平(化名)一脸无奈。

  “浙江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嘉兴,多数化工厂最近都接到了地方上的一个文件,该文件就给我们两个选择:一个是‘开七停七’,就是开七天停七天;另一个是‘开十停十’,而且不能超限。”李平说。

  停电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很大。以李平所在的石化厂为例,其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溶剂油、润滑油、炉用燃料油等,厂内一些分离装置都需要加温两三天才能正常运行,而停车也需要提前一两天才能完全停掉。

  “就算按照‘开十停十’,我们的装置也要到第四天才开始出产品,但很快到第六天又必须降温停车,能正常生产的也只有两、三天。”李平说。

  而在其他地区,类似的限电举措也在不断上演。以另一个工业大市广东东莞为例,当地有关部门预计,6月下旬以前东莞的供电形势都十分严峻,全市最大负荷缺口达到120万千瓦。预计大部分镇街的工业用户将在不同时段执行“开六停一”或“开五停二”错峰计划,最严重情况下,东莞21个镇街局部范围内的工业用户需要在个别时段执行“开四停三”的错峰方案。

  “其实限电年年都有,但今年,这么严厉的限电举措似乎来得特别早。”李平说。

  记者随后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员正分赴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调研,预计今年二季度、三季度上述地区会出现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现象。而按去年四季度的经验,“电荒”又可能触发新一轮“油荒”,这成为当前各方最担心的一幕。

  预期:汽柴油紧张或提前到来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已经公开表态,“绝不允许拉限居民生活用电”。但即便如此,一旦由用电紧张进一步引发汽柴油供应紧张,则居民生活很难说不会受到影响。

  “‘电荒’的确会成为‘油荒’的一个诱因。”廖娜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前不久发改委小幅上调了电价,但似乎效果不是很明显,煤电紧张局面仍然存在。

  事实上,去年四季度的“柴油荒”最初就是由拉闸限电所引发。为赶在“十一五”末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不少地方从去年9月开始对部分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如温州部分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至4天;义乌从8月26日开始全市分片区实行工业用电供两天限一天的政策。一些企业为不耽误生产纷纷自行用柴油机发电,这使得市场柴油需求猛增。

  “今年夏天确实不排除汽柴油再度紧张的可能。”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微博 专栏)对此不无担忧。

  息旺能源咨询总监廖娜则表示,国际油价将是“油荒”会否爆发的最关键因素,“因为油价如果进一步攀高,一则会抑制炼厂开工积极性;二则两大石油集团尽管也会进口,却只能是硬着头皮进了。更重要的是,高油价会促使民营加油站高挂‘免战牌’,这会直接给市场传递出‘油荒’的信息。”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由于有强烈的涨价预期,社会单位已开始屯油待涨。

  另一方面,廖娜认为,炼油利润减少影响到炼厂的积极性,这也会促发成品油供应紧张。

  炼厂积极性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地方炼厂停车检修骤然增多。据中国化工网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停工检修的地方炼厂包括山东海化、神驰炼厂、富海石化、石大科技、长城炼厂、中海石油东营石化等,且大多处于全厂检修状态,部分检修结束的企业开工负荷也处在较低水平。

  “其实国内当前的炼油能力没有问题,完全能满足市场需要,关键是炼厂的积极性不够,而积极性不够的原因就是炼油亏损。”董秀成说。

  源头:定价机制还未完全理顺

  根本上,炼油亏损是定价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所致。董秀成就此表示,后者才是导致用油紧张的最根本原因。

  “考虑到抑制通胀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国内近几次成品油调价都没有调到位,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国内外油价价差进一步拉大,继而导致炼油微利甚至亏损。”董秀成说。

  他指出,以中石化来说,有80%的原油需要进口,导致下游压力很大。

  此前,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专栏)表示,“公司现在每炼一桶油就要亏损20美元,但是就算赔了,作为中央企业我们也要保证供应,亏损的钱可以从其他板块的销售中争取回来”。

  中石化有关人士证实,该公司旗下炼厂开工负荷率已达101%。中石油则表示,旗下的炼化企业一次加工装置负荷率要达到98.5%以上。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有1亿吨的加工能力来自地方炼厂,它们不需要完成任务。”董秀成表示,“这部分产能会影响市场整体的供应。在定价机制没有理顺的前提下,它们将成为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据他介绍,国内当前炼油总体产能约为5亿吨,其中4亿吨来自两大石油集团,“这意味着如果剩下1亿吨地方炼厂的产能没有发挥效用的话,即便两大石油集团开足马力生产,也无法满足市场所需。”

  但在炼油亏损的前提下,地炼产能发挥效用无从谈起。

  本报记者从卓创资讯了解到,上周山东地炼加工进口直馏燃料油的亏损直线上升。截至4月21日,地炼综合装置加工俄罗斯M100燃料油亏损增加至119.54元/吨,较前一周增加亏损23.25元/吨。

  业内人士指出,地炼是除中石油、中石化外国内成品油供应的第三支力量,如果大面积停产势必会加剧市场供应的不平衡局面,而两大石油集团的保供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

  对此,廖娜表示,当前成品油市场的供需结构确实存在隐患,但如果采取一些措施,还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她看来,此前中石化宣布停止对港澳以外地区的成品油出口以及部分地区主营单位的控销行为都是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油荒”。而通过生产、供应两端的协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