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菜价下跌 种白萝卜一亩亏700元

来源:重庆商报
2011年05月03日11:50

  4月30日,潼南县桂林镇,工作人员在收购白萝卜。 记者 刘渝畅 摄

  去年“菜贵伤民”的话题刚刚平息,如今,“菜贱伤农”的话题又浮出水面。北方,部分蔬菜滞销,甚至有菜农开拖拉机碾菜当肥料。在重庆,菜农们的遭遇如何?五一期间,本报记者前往重庆蔬菜基地潼南采访发现,受全国菜价下跌影响,当地白萝卜收购价仅0.3元/公斤,而往年同期价格则是0.6元/公斤。种植户刘天波说,按现在的行情算,每亩要亏700多元。

  两个月白萝卜价跌六成

  4月30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潼南最大蔬菜基地桂林镇,在途中记者看到,沿着人工运河近10多公里的公路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萝卜种植地。不少田里,一些萝卜由于没有及时采摘,已经开花;有的萝卜则因无人收购,烂在公路边,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腐臭。

  潼南蔬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白萝卜是潼南目前主打蔬菜,每年外销量30万~40万吨,其中15万吨左右销往主城。

  “这一季算是白干了。”看着满地的萝卜,潼南县白萝卜种植大户林进晖一脸无奈。近两个月来,受全国蔬菜收购价下跌影响,萝卜价格也一路下滑。

  “往年同期的收购均价0.6元/公斤左右。”林进晖说,但今年进入3月份后,收购价就一路下滑,到现在白萝卜售价才0.2~0.3元/公斤,近两个月跌了近六成。

  萝卜种植大户刘天波算了笔账,土地承包750元/亩、肥料300元/亩、种子150元/亩、人工100元/人、药80元/亩。每亩地白萝卜产量约4000公斤,综合计算下来每公斤白萝卜种植成本0.36元。

  “现在每公斤收购价最高才0.3元,要倒亏。”刘天波说,按目前行情,每亩至少要亏700多元,而去年他一亩地至少要赚2000元左右。

  青椒上市价格同比跌4元/公斤

  让农户们感到“透心凉”的还不仅仅是萝卜,在北方白菜烂市的冲击下,目前同期上市的黄瓜、青椒、菜南瓜(西葫芦)等蔬菜,田间收购价均出现下滑,幅度10%~40%不等。

  “前些天,本地青椒刚上市,每公斤才1.5元,比去年最高峰,足足跌了4元钱。”白萝卜让刘天波伤心,青椒也让他难受。去年,青椒价格一度高达5.4元~5.6元/公斤。看着好行情,刘天波立刻投资10多万元,以每亩3000元的价格搭起了大棚,把青椒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亩扩大到40多亩。

  目前本应是青椒最俏的时候,虽然近段时间青椒收购价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差距太大,这让刘天波心里打起了鼓,“今年的日子不好过了。”

  外出包地亏了上百万

  “与在潼南包地种菜的农户相比,我们在外地包地的农户估计要血本无归。”潼南县桂林镇的刘亚洲说,由于潼南很难找到土地,2009年,看着身边的朋友种菜赚了钱,他与其他四个朋友一起投资200多万元,到四川省射洪县包下1000多亩地种白萝卜。

  刘亚洲称,去年,蔬菜行情一路看涨,受他们影响,桂林镇小舟村又有六七人也跑到外地包地种起了白萝卜。

  “年初时,当地白萝卜每公斤收购价0.7元,现在仅0.2元/公斤。”刘亚洲称,他现在还有200多亩地的萝卜没人来收。如果这200多亩地萝卜卖不出,一亩地要亏损8000~10000元,200亩算下来亏损在160万~200万之间。“照这个样子,当初所有投入就打了"水漂"。”

  今后该怎么办?刘亚洲眼中剩下的是迷茫。他说,如果继续包地种菜,至少还要投入100多万元,但是否能挽回损失也还得看后期市场行情。“如果行情一直这样低迷,只有不干了。”刘亚洲说。

  原因

  盲目跟风扩产 局部供大于求

  “说实话,如今还是觉得自己包地搞蔬菜种植的速度有些过快。”种植户刘天波说,他从2000年开始在潼南包地种白萝卜,当时仅200亩地。随着潼南白萝卜在北方市场畅销,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目前,他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平均每年以100亩的速度增长。

  据市农委2010年统计数据,我市蔬菜总产量为1310万吨,我市最大蔬菜基地的潼南产量为150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1/10强。

  潼南县蔬菜产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县蔬菜产业扩建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仅白萝卜种植面积就达到10万余亩。而到“十二五”期末,潼南县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00万亩。

  “整个县的蔬菜种植面积规划均是稳步增长,不过对农户外出包地,蔬菜局并没统计。”潼南县蔬菜产业局副局长敬波表示,去年蔬菜价格持续高企,高价之中含有水分,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却因此提高,出现了扩产的情况,这也导致个别地区的个别品种供需失衡。虽然城市增加蔬菜自给率有必要,但蔬菜增产并不等于盲目跟风扩产。

  对于此次蔬菜收购价下跌,敬波还认为,蔬菜供大于求是一方面,气候特殊,南北方大批蔬菜同步上市也是原因之一。

  建议

  降低损失保存实力 把握趋势避免盲目跟风

  市农委蔬菜产业发展处官员表示,北方每年只有两季蔬菜,但潼南平均每年能有3~4季,最高可达8季。同时,在品种上,与北方市场较为单一的萝卜白菜相比,南方的菜品较多,因此相比北方,南方市场受到的冲击稍显温和。

  “农户现在要立即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该官员表示。

  “今年我们还将加大对冻库等蔬菜生产配套设施的建设。”敬波透露,县蔬菜产业局将在桂林镇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冻库,预计该基地今年将建成5~6个冻库,按照每个冻库100吨的容量,一个冻库投资30万元左右。

  不过,市农委官员认为,冻库对蔬菜产业化发展是必须的,但农户种植不能只靠冻库。“冻库意味着成本增加和能源的损耗。”该官员表示,农户还应掌握更全面的农业信息。敬波也表示,种植户们在扩产前,应对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做出预测。

  建蔬菜价格调节基金 避免菜价坐“过山车”

  “不能让农户单方面来承受这些风险,应当有一个相应的价格调控基金,避免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对农户造成的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

  全国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对缓解通胀压力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偶尔出现供求失衡无法避免,不能让短期内的不正常表现,严重挫伤农户的积极性。该官员建议,在市场情形不太好时,运用调节基金以成本价收购蔬菜,分担农民风险,保证农户种植积极性,保存农户的发展能力,避免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同时,也可避免下一轮又出现高菜价。

  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柯 刘渝畅 采写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