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衍生品搅乱交易所江湖 港交所押注人民币市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蒋飞
2011年05月04日01:43

  世界交易所“板块”过去4年内积累的巨大“应力”,终于在纽约泛欧交易所与纳斯达克OMX两大阵营的碰撞中激烈释放。在世界另一头,全球市值第一大的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集团对这场争斗密切关注,一方面静观其变,另一方面开始筹划自己的远期布局——人民币衍生品市场。

  “应力”的最大来源是衍生品和数量化程式交易。这一新的趋势使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崛起为欧美市值最大的上市交易所(197.1亿美元),德意志交易所也借此发展壮大(135.2亿美元),甚至成立于2000年的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的市值也蹿升到85.1亿美元,明显超越纽交所(76.4亿美元)和纳斯达克(44亿美元)。

  这种剧烈的变化必然带来竞争格局的重构,当德意志交易所与纽交所计划合并的时候,纳斯达克与ICE开始不惜一切代价拼死阻击,于5月2日提出现金收购动议。这意味着表面上彬彬有礼的绅士谈判即将彻底转化为敌意收购。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在北京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这场争夺对港交所的影响。但有一点他心里很清楚——衍生品与数量化交易都不是港交所的强项,甚至可以说是“短板”。

  李小加坦言,港交所目前仅有针对恒生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这两个现货指数的衍生产品;对于商品、利率和汇率等衍生品种,港交所缺乏相应产品,也没有相应的技术与经验。此外,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挂钩的产品已经形成相当大的集中度,主要的国际银行的交割都放在美国和欧洲去做,港交所想在这一领域竞争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敦交易所的逐渐式微已经充分说明,单纯的股票上市交易服务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能代表交易所的未来。这些老牌交易所不仅在衍生品的交易规模上大幅落后于竞争对手,就连股票交易也日益衰落。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发生在自家平台上的交易量仅占40%——其余部分都是在那些成本极低的数量化交易平台完成的。

  不过,港交所手里有两张“牌”。第一张叫市值。

  成熟市场玩的衍生品,看似“高端”,实际上也是双刃剑。不久前金融危机的一系列事件即为明证。这场危机让欧美主要上市交易所市值折损严重,而相对保守,或者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的新兴市场交易所却迎头赶上。目前港交所的市值达到267.8亿美元,遥遥领先排名第二位的CME;巴西交易所则凭借164.7亿美元的市值稳坐第三位。

  有庞大市值的保护,港交所可以从容应对交易所格局的变化——如果它想收购谁,换出去少部分股权,理论上就能买下一家主要的交易所。但李小加认为,现在还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收购容易整合难,而且按照港交所目前的公司战略,还没有并购别人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为了弥补技术与经验的不足,它只需花相对很少的钱买下一些专业技术公司就足够了。

  第二张“牌”是人民币。上任以来,李小加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产品的乐观预期,他甚至把人民币离岸中心看做整个香港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动力。

  现在,香港市场今年已经推出了首单人民币IPO。如果人民币未来能在香港越来越多地用于贸易与资本项下结算,各种衍生产品的供需也将逐渐增加。届时港交所只需要专心做好人民币市场,别人的欧元、美元衍生品就都是浮云。

  “我们赌的是人民币。”李小加说。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