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中药欧盟注册受阻 转向华裔聚居市场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5月04日04:55

  “失去欧盟市场,对我们的销售影响不会太大。但这件事的示范意义会大于其实际意义。”5月3日,广州奇星药业负责注册工作的国贸部总监袁科伦满怀感慨。

  此前,欧盟委员会宣布,自5月1日起,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全面实施,此举意味着未经注册的中药将不得在欧盟

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欧盟官员还称,截至目前没有一例中药通过欧盟注册。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本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奇星、北京同仁堂、兰州佛慈制药是首批被商务部牵头组织欧盟注册的中药企业。但5月1日大限来临之时,3家公司无一完成注册工作。

  中药“西评”

  广州奇星药业致力于中药国际化已经12年,虽然曾经取得了越南、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国际认证,但此次遭遇欧盟注册限制,依然是个不小的打击。

  “我们无法向外国人说明白这种药物中发挥药理作用的具体化学成分,如果确实需要弄明白,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袁科伦说。

  向欧盟市场进军,奇星药业并没有选择自己的拳头品种,而是治疗鼻炎的一款片剂。

  “主要是考虑注册的复杂程度,这个产品的成分研究会稍微简单一些。”袁科伦告诉记者,该产品成分中有十来味中草药,而且在欧洲的销量也不错,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品种打开欧盟注册的通路。

  “注册的难度确实很大。”袁科伦告诉记者,中药是复方药,每种中成药中可能含多种药材。按照欧盟的要求,中药进行注册需递交药学试验结果、产品特性概要等申报资料,需要提供每一种中成药的成分。此外,欧盟还要求提交包括重金属测试、标记物或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稳定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在内的药学试验。这对于传统中药企业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比如,我们要在欧盟注册一个产品,那就要详细地提供其中含哪些成分,大概包括十几味中药材,并要提供从投料到生产出药的环节中,每个成分达到哪个比例药效是稳定的,但这都是中药研究的短板。”袁科伦说。

  在袁科伦看来,中医和西医的理念不同,研究体系迥异,欧盟的上述要求相当于是用西医的标准来评测中药材,“非常困难和复杂”。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2010年12月初,商务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专门挑选出同仁堂、佛慈制药、广州奇星三家中药企业的10个中药品种作为“先锋军”,先行注册欧盟“准入证”,但至今仍没有一家企业通过欧盟的简化注册。

  而就在上月,首家登陆纽交所的中药企业同济堂黯然退市。业内人士指出,中医概念不被西方市场接受和了解是公司股价表现低迷的重要原因。

  中药“西用”受阻

  注册成本惊人

  除了注册难之外,中药在欧盟注册的费用之高,也是横亘在中药国际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算了一笔账,递交材料要缴纳1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费,申请注册还要满足欧洲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认可标准,欧盟的要求几乎是全世界最严的,企业的生产车间、设备等都需要进行改造,即使是硬件设备已经比较好的企业,由于在软件和其他管理层面的关注比较少,仅仅是对原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造至少要花三四百万元人民币。

  袁科伦也认可这一说法。他告诉记者,奇星药业从2年前开始筹备欧盟注册,迄今为止已经花费了近300万人民币,这还只是刚刚完成第一阶段的注册流程。“

  而这仅仅是一个品种的注册成本。袁科伦说,每家企业显然不止一种药物,这其中投入、产出的周期大约是8~10年,申请费用累计叠加就非常惊人。

  袁科伦说,奇星药业的年销售额约为3亿元,其中国际市场的销售大约3000万元,在欧盟市场的出口大概只有200万元,而现在一个品种的注册前期工作已经耗费了近300万元,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对于中国绝大多数规模小、利润薄、出口能力弱的中药企业而言,欧盟的注册耗时耗力,难以承受。

  转移市场

  根据医保商会提供的最新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我国中药出口达2.5亿美元,包括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四大类。其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1.7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六成多;中药饮片以5000万美元排名其次;中成药和保健品的出口数据则分别为1233万美元和1252万美元。

  从这个统计数据看,中成药目前出口总量并不大,“欧盟大限”对中药企业出口影响有限,但刘张林认为,“欧盟大限”对中药企业的海外拓展,无疑将是很大的打击。“如果中药在欧盟变成‘黑户’,那将是中药国际化一大倒退。”

  已经可以看到的损失是,在错失此次注册机会后,中药企业要想给旗下药品申请合法身份,将面临成本暴涨的困境。“一旦错过了这一机遇,中成药可能就会像化学药在欧盟注册那样,要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和GMP生产认证,花费的金额可能高达10亿元,几乎是简易注册的100倍,时间花费也需要五年以上。”刘张林说。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并非是要全面禁止中药。指令针对的是植物药,即便是在5月1日之后,部分中药仍可以像过去一样作为食品或保健品销售和使用,但不能表明是治疗或预防某种疾病的药物。

  另据了解,一些中药企业已经开始将目标转向华裔数量多、中药需求较大的北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市场。奇星药业总经理李光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会评估下一步的风险和困难。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