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资本新政倒逼 银行转型箭在弦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由曦
2011年05月05日01:41

  中国版巴Ⅲ标准正在倒逼国内银行走上一条内涵式增长之路。

  5月3日,银监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显示,未来几年,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不低于11.5%和10.5%,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

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新监管标准短期内对银行冲击不会太大,但银行长期资本补充压力犹在。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重压之下,银行靠扩大贷款规模来提高利润的盈利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监管新规是用一套内部约束机制来控制银行放贷规模。“银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做大做强,现在是资本金达不到就做不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一些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情况捉襟见肘,农业银行2011年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1.4%,比上年末下降0.19%,低于监管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11.5%的最低要求。媒体援引最新四大行同业交换数据显示,农业银行4月新增贷款为552亿元,而3月该行新增贷款640亿元,该行已经适度收缩了贷款规模。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指出:“只有贷款增速降下来,资本消耗才会减少。”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今年4月时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并不希望商业银行贷款增速过快,因为贷款增加不仅会提高信贷风险,同时也消耗了资本。刘建军透露,受银行自我控制和宏观调控等多重影响,招商银行今年贷款增速可能较低。

  危机还是转机?

  资本标准的提高对于银行来说或许是一场危机,但危机也意味着转机,在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监管层表示,希望银行业能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向质量扩张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并提出了调整业务结构、强化管理、创新服务的要求。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银行今后将不得不控制贷款增长速度,同时提高资本的内生性补充,她认为,这会使银行业摆脱目前的规模不断增长、融资不断扩大的负循环。“相对于银行融资需求,监管升级对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变的促进更值得关注。”

  她同时指出,银行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将向净资产收益率驱动的盈利模式转变,而非息收入的战略性地位将开始提升,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将高于净息差的贡献。

  其实,银行业转变的苗头已经出现,一些中小银行早已主动向差异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链式金融等创新品种不断涌现,发展中间业务也被当作重中之重,产品创新会带来溢价能力的提升,而中间业务则不消耗资本。

  刘建军透露,招商银行在贷款增速很低的情况下,仍维持较高利润增长的原因就是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既带来了利润又增强了客户黏性。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