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加息是抵抗通胀的积极手段

来源:《证券时报》
2011年06月10日02:48
  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二发布重要宏观经济数据。根据笔者的预测,5月份的CPI可能超过5.5%,再次创出新高;而且CPI在6月份进入“6.0时代”将是大概率事件。在CPI居高不下并有可能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央行应该通过再次加息来实现抑制通胀的调控目标,并稳定通胀预期。

  高 物价严重影响居民消费

  通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从目前的物价上涨形势来看,我国的通胀恐怕很难在6月份出现一些券商研究机构所预期的拐点。人工成本上涨、电价上调可能只是开端,多年积累下来的来自我国经济内部的物价上涨压力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价格上涨的动力正在从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从生产资料向一般消费品传导。核心通胀率的上行,非食品价格的一致性上涨基本上意味着全面通胀的来临。而当前有着我国粮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猪肉价格重回上涨通道更加重了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

  如果从民生的视角来观察,当前的通胀形势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更为严峻。首先,今年的物价水平是在2007、2008、2010年物价连续上涨至高位之后的继续上涨,当前价格总水平相比于2006年前已经上涨了相当大的幅度,许多商品和服务品的价格可能上涨了不止一倍!其次,我国的CPI统计中不包含房价上涨,而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在其整个消费支出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消费支出。如果考虑到同期房地产价格的飙升状况(2009年平均上涨25%,2010年上涨15%),那么当前的通胀水平会更高。再次,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一直较高,食品支出比重大,而此轮通胀的主要推手就是食品。今年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食品价格比同期CPI上涨5.3%高出6.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已经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物价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在社会总消费中也得到体现。从今年前4个月的国内消费需求来看,由于通胀率持续攀升,居民消费水平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实际消费增速已经从去年底的14.5%回落到4月份的10.8%,居民消费需求和生活质量明显受到通胀的负面影响。

  加息是抗通胀的积极举措

  通胀已经成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通胀预期升温,经合组织(OECD)在最近发布的半年度经济展望报告中建议各国央行应该考虑收紧货币政策,尤其是通过提高利率来积极应对。

  为了对抗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3次加息。在近期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更是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要继续使用利率手段抑制通胀的决心。央行报告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以管理物价和通胀预期。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央行不再主要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是更加注重利率工具对社会总需求的引导。

  在货币收缩方面,央行一直偏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谨慎使用加息。尽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都能通过收缩货币乘数效应达到减少流动性,进而防止通胀,但是,作为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针对的是货币供给方,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方法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控制货币供给的方法。而加息则是主要作用于货币需求方,通过提高信贷资金成本的方法,减少市场对货币信贷资金的需求。

  从通胀成因来看,我国目前的通胀与过度投资密切相关。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提高利率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经济上缺乏效率或者盈利水平低下的投资项目将会被淘汰,资金会优先用于最有效率的投资,从而优化投资结构。同时,加息也可以起到紧缩货币信贷,控制流动性的作用。

  另外,从存款管理而言,长期负利率使大量存款脱离银行体系去寻找更高的收益机会,这将使央行流动性管理更加困难。4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存款“脱媒”现象背后折射出老百姓在负利率时代对资产保值增值的强烈愿望。通过适度提高存款利率不仅可以维护存款人的经济利益,缓解负利率,而且可以抑制投机,稳定通胀预期。

  治理通胀顽疾尚需继续加息

  即使经过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到3.5%,但是和同期CPI相比较仍有1.7个百分点的差口,加息幅度显然没跟上通胀的步伐,负利率现象依然存在,政策还有相当大的紧缩空间。因此,扭转负利率,治理通胀尚需央行继续加息。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反对通过加息来治理通胀,其理由无非是担心经济硬着陆,加息吸引热钱流入,加息无法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胀等。其实,上述担心是多余的。受资源、环境的硬约束,长期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不可持续,而且反通胀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必然要降低一定的增长速度,但经济不会硬着陆。热钱流入主要是投机人民币升值而不是躺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低利率人为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并鼓励通过囤货炒作获利,进而加剧通胀,必须通过提高利率来强化管理。

  既然货币超发和长期低利率是导致通胀的主要因素,也是最近几年地方投资过度扩张,房地产价格越调越涨、投机性交易盛行的诱因,通过逐步加息缩小负利率缺口就成为货币政策的首选工具。由此看来,央行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仍需要通过多次对称和不对称加息来治理通胀顽疾。 (作者系齐鲁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

  作者:边绪宝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