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抑制香港楼价及防止香港银行过度扩张按揭业务,香港金管局近日推出一系列调整按揭贷款措施。但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些措施对香港银行的影响有限。真正需要重视的,是香港银行业的贷款情况。
根据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香港银行的总体贷存比率为63.7%,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元贷存比率为80.4%。
“香港本地银行已不再热衷于低利润率的按揭贷款业务,而是转向由内地需求驱动的高利润率企业贷款。”
海通证券分析师李健雄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些央企,以及在国内难以融资的内地地产商都有向香港银行借款。
金管局在6月14日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今年首季香港整体银行业的非银行中资企业贷款额,由1.621万亿港元增至1.799万亿港元,增幅达11%,占总资产比例由11.6%增至12.3%。
1.8万亿港元贷款 早在今年4月份,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就致信香港各银行,指出去年和今年初香港银行的贷款总额继续快速增长,要求各银行提交贷款计划以及进行热钱流走的压力测试。
去年香港的贷款急升,主要由物业贷款以及非银行中资企业贷款的需求带动,其中物业贷款上升2580亿港元,升幅19%;非银行中资企业贷款上升4440亿港元,升幅47%,主要为美元贷款,借款人主要是内地大型国有企业、红筹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或由省、市政府拥有的公司。
在今年第一季度,此上升势头不减。今年首季,香港整体银行业的非银行中资企业贷款额,由1.621万亿港元增至1.799万亿港元,零售银行中,非银行中资企业贷款总额为1.268万亿港元,按季增长9.6%。而在2010年,零售银行的非银行中资企业贷款总额已按年大增达53%。
一位外资投行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香港银行中,贷款给中资企业客户比较多的是有中资背景的银行如中银香港、工银亚洲、永隆银行等;以及在内地积极拓展分支机构的大型银行,比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
李健雄表示,香港的中小型银行较少借贷给中资企业。而一些大型香港银行在内地的分支机构,由于需要在今年底达到监管部门75%的贷存比要求,现在减慢了在内地借贷的步伐,而把相关的借贷业务转介给香港总部。
“以前内地企业需要进口货物,会用人民币兑换外币来结算。现在由于对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所以从事贸易的企业选择持有人民币,转而向香港的银行借美元等外币用以支付进口费用。”李健雄说,也有央企,以及地产商向香港银行借贷。通常大型央企在借贷能拿到较低利率。
港元贷存比持续上升 影响香港银行贷款的另一项业务是住宅按揭贷款。日前,金管局把1000万港元或以上高端住宅的首付比例提高至五成,700万-1000万港元物业的首付由原来三成增至不少于四成,如果按揭贷款申请人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香港(如内地客户),贷款的最高按揭成数需按照所适用的标准下调至少10%,即首付再高一成,最低五成。
不过,李健雄认为,今年香港银行已不热衷于低利润率的本地按揭贷款业务,转向高利润率的企业贷款。而且香港银行按揭业务的主要贷款额在200万-300万港元之间,这一额度不受新政策影响,香港新增物业的平均按揭成数仅约54.5%。
根据中原地产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内地买家继续流入香港中小型住宅市场(价值1200万港元以下的住宅),其中一手市场占宗数比例21.5%,二手市场占宗数比例7.3%。
李健雄表示,香港以外的物业买家通常有充足的现金,不需要由本地银行提供按揭。而且香港银行放松贷款并不是物业价格上涨的主因。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的总体贷款环比增长率为6.7% ,而住宅按揭贷款额环比增长仅2.8%。
金管局季度报告显示,零售银行的整体贷存比由2010年底的52.8%,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54.9%。另一方面,港元贷款增长3.9%,港元存款则减少0.5%,因此港元贷存比率由2010年底的70.5%上升至73.7%。
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少香港本地存户都把存款转作人民币存款,因此港元存款减少。截至4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比前一月增加13%,总量增至5100亿元,人民币存款占总存款量的8%,其中三分之二是企业存款,三分之一是个人存款。
金管局表示,如果贷存比的增长趋势持续下去,可能引起过度集中风险以及降低贷款批核标准的问题,同时无可避免地将引起资金和流动性方面的压力。金管局已加强监察认可机构在2011年余下时间的业务计划及融资策略。
有市场消息指出,金管局将要求香港的银行提高前瞻性拨备,并会按照不同银行的情况区别对待,前瞻性拨备占总贷款额比率将介于1%-1.5%。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