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榜中榜

波恩会议务虚落幕 “京都议定书”存废难解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雁
2011年06月20日09:56
  上周五,今年第二轮联合国气候谈判在德国波恩落幕。在6月6日到17日的两周时间内,来自190多个国家的气候谈判代表重聚前西德首都,为年底南非德班的第1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作出准备。然而在波恩,气候政治的一块著名硬骨头《京都议定书》的讨论依然充满“务虚”气氛,站在波恩的门槛上望向南非,《议定书》的未来安排云山雾绕。

  1997年签署、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唯一具有强制性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碳减排协议,更被认为是全人类达成2度升温控制目标的核心利器。到2012年底,《议定书》即将迎来第一承诺期的结束,应当从2013年开始“无缝”进入第二承诺期,其下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则要相应地水涨船高。如此一来,各国碳减排政策法律架构、全球碳市场才能平稳过渡。

  在“京都”讨论的暧昧中,有两件事很多人其实心知肚明:第一,如果要保证2012年之后《议定书》的长期存活,那么德班就是作出明确后续安排的重要机会。其次,不管叫不叫“京都”,议定书所代表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减排法律框架是确保全球碳减排目标足够高、执行力足够严格的必备规则。保留“京都”体制,从经济上看能够促进国际碳市场、清洁技术的进一步繁荣,从国际减排大局来看,这更是为了未来让更多国家、包括中国有朝一日能够参加到有足够法律约束力的气候保护机制中。

  实际上,在谈判中大多数国家对于“京都议定书”的存续好恶分明。首先美国不愿重回“京都”怀抱。美国想要的国际减排新秩序是松散的自愿承诺体系,加在一起算个总帐、之后搞审评核查就行。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以及“京都”的故乡日本等也都站在反京都这边。在拔河绳另一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集团话说得同样很绝“京都”能否保住是德班谈判成功的前提。

  双方的卡壳状态将欧盟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十几年来,欧盟在“京都”碳政策上走得最远由“京都议定书”灵活机制生发出来的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如今年交易额达900亿欧元、并占全球碳市场市值84%,这一事实足以影响决策者未来机遇与风险分析。然而,欧盟近年来在谈判中的“京都”态度有些暧昧。欧盟关注的是那些不在“京都议定书”约束减排范围内的排放大国能否也被纳入某种较强约束性的框架内,这既指美国、也包括中印等新兴国家。因此,对欧盟而言,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拔河,倒像是跳探戈,想不好先迈哪条腿成为下一步的最大障碍。

  “京都议定书”既然被视为牢笼,美国等国家“不肯留下来”的坚决,发展中国家“不能放走一个”的强硬,碰上欧盟“不要只剩我一个”的焦虑,交织出气候谈判绕不过去、同时似乎无解的纠结困境。或许因此,在波恩会议开始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秘书长克里斯蒂娜接受采访时放话说,两个承诺期之间或许会出现空当、做不到顺利对接。法律上来讲,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因为没有进一步安排而进入停顿状态、但的确暂时并不会天然终结。不过,就算争取到更多的斡旋时间,要情况出现真正转机,还是需要可行的解决方案。

  秘书长同时提出要“创造性”地设计国际减排的法律体系安排。现在坊间对于何为“创造性”有多种说法,比如“加法”:扩展“京都”名单,拉一些较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进来;或做“减法”:即使 “京都”这个筐子里发达国家减少,其余支持其延续的国家也要拼尽全力共同达成第二承诺期的决议。但这得有两个前提:第一,要有发达国家执大旗,发展中国家在能否接受一个与“京都”平行、有一定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上也得考虑作出合理的让步,双方有相当程度互信;第二,“统一战线”有办法联手排除想要重建新秩序的美国等影响。因此,这条代价颇高的合纵之路,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欧盟,都是个大考验。

  (作者系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
(责任编辑:周思)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