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理财现状乱 部分银行被银监会点名批评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6月29日08:51
  随着6月30日的临近,为满足存款规模、缓解存贷比监管压力、美化半年报业绩,大规模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救急锦囊”。

  银监会上周五下午召开了理财业务会议,指出目前理财市场出现乱象、恶性竞争,已成为绕过监管的吸存手段,以影响存贷比指标。

  据统计,截至6月上旬,银行理财产品总额已达7万亿。光今年以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有6000多只,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银行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背后原因之一,便是应对银监会存贷比监管的要求。

  六项违规操作被点名

  由于前两年贷款量巨大,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当前存贷比已经总体上逼近75%的监管要求。据安永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底17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

  原因之二是解决银行不匹配的存贷需求。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称,从存款方面来看,负利率以及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银行揽储的压力不断加大。但从贷款方面来看,由于实际的贷款需求旺盛,银行通过大量代销信托理财产品或委托贷款,“曲线”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将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放在“表外”匹配。

  银监会于上周五的会议上“戳穿”了商业银行的花招,并要求各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上已经出现的六项违规操作进行整改。这六项被点名的违规操作包括:同业存款存放本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投向政府融资、绕过信托做信托受益权产品、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票据资产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收益猛涨

  记者在市场上调查发现,6月15日以后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年化)普遍比6月初发行的产品高。一些商业银行近几天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年化)已经达到了7%。

  商业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特别是跨月末时点的理财产品,是为了迎接年中各项指标的检查。一款理财产品在月末申购,申购款便成为银行的存款,而到下月初,理财产品成立,申购款便从银行“表内”划走。  

  专家分析

  银行资产“表外”化

  有三大风险


  投资者获高收益率、银行冲点存款规模、企业获得融资,理财产品看起来“三全齐美”,但这背后实则蕴藏着风险。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提示了三方面风险。

  首先,银行大量代销融资性信托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急剧放量,是资产方的“表外化”。

  第二,“双重表外”业务的扩张,脱离了监管者的监管范围,且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贷款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必将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表外风险转嫁表内。

  在上述过程中,中小银行风险更加明显,“一旦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中小银行将是这场"危机"的首个波及对象。”

  此外,理财产品快速增加还对冲了信贷调控的效应。

  为避免银行“表外”风险失控,沈建光建议短期内应尽快变数量型调控工具为价格型调控工具,让“出表”资金重回“表内”。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田瑛)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