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陈一舟:中国的物价为何比美国贵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陈一舟
2011年06月30日07:29

  据《中国青年报》6月29日报道,中国学者对比中美两国的物价发现,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售价比国内同类商品便宜50%。学者认为中国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导致物价居高不下,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中国青年报》举出的一个例子是:比如目前在中国商场里出售的100元女性化妆品中,会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以及4.02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收,保守地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了50%以上。

 这些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奢侈品甚至“MADE IN CHINA”商品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原因何在?不可否认,商品从厂家到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涉及多重代理商,还要承载各种高额的工商管理税费,所以中国货远渡重洋到美国反而会便宜——这与中国的宏观管理成本较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如文中采访专家被广泛提及的观点: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急速膨胀,致使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20%多,从而导致同样的商品在中国所对应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在美国所对应的货币量。同时,在常年实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战略下,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在现行的货币发行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要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从而再次增加了货币流通量,推动物价上涨。

  从这一点出发,政府需要通过减税的方式藏富于民,同时走上降低物价刺激内需的发展道路。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就算抛开“行政管理成本”和种种税负,很多商品在中国的售价还是会高于美国。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的物价之所以构成了巨大的民生压力,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国人“干多挣少”。

  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直接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正因为囊中羞涩腰包不鼓,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一直不高,影响到市场,就直接体现为诸多商品的价格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定位偏高,很多普通消费品也成了“奢侈品”。

  一言以蔽之,降低税负、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肯定能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单单降低税负却无法对比美国高的物价实现实质性的救赎。破解“中国工资美国消费”的要义,还是在于收入分配领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规范市场分配体系,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在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比降低税负更为迫切和重要。

(责任编辑:王洪宁)

 

今日财经热点
今日财经热点
财经热点
·这猪肉你看见了会吃吗? 雨润问题肉已流向市场
·财税部门拼力死守个税起征点 不能放掉纳税人
·励志女神芙蓉姐姐拍红色写真 为党庆生(图)
·谁来帮帮垂死老人? 深圳各部门:还能活不用送医院
·河南濮阳“强搂哥”被行政拘留 强搂宋祖英(图)
·5月16日王功权私奔 6月27日王功权尴尬回家
·郭美美母亲和郭美美未整容时的一张艺术照
·香港嫩模许颖自拍艳照被登 尺度令人难以招架
·为留毕业照 杭州大学生从树上跳进西湖溺亡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