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鄂尔多斯:绿意滋润 美富兼收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7月01日17:28
资料照片
资料照片

  “生态建设是最大的基础建设。”这一理念早已成为鄂尔多斯人的共识。

  从满目黄沙到漫山遍野尽披绿装,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的脱胎巨变,与鄂尔多斯对环境改善的孜孜以求、对生态建设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与鄂尔多斯秉承“适地适树、分 区治理”的治理模式和“反弹琵琶、逆向拉动”产业化思路密不可分。

  适地适树 分区治理

  探究鄂尔多斯生态发展的“履历”,在那一行行绿色的脚印中,我们可以看到鄂尔多斯的生态治理轨迹:遵循自然规律,本着规划先行、适地适树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在鄂尔多斯东部丘陵区,灰白、灰绿、紫红、黄褐等五颜六色的岩石层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区。不过,实践证明,这里并不是绝对地寸草不生,耐干旱、耐贫瘠的沙棘小灌木能够在这里生长。为此,科研人员经过了一系列攻关,攻克了砒砂岩区沙棘育种、高效栽培等一整套提高沙棘成活率的造林技术,并将其作为治理砒砂岩水土流失的最佳树种在全市大力推广。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累计种植沙棘面积11.59万公顷,保存面积6万多公顷,并仍以每年6000多公顷的种植速度推进。

  库布其沙漠。针对沙丘高大、地下水位较低、沙丘移动大、治理比较困难的实际,采取“南围、北堵、中切隔”的综合治理模式,沙漠南北两侧营造生物锁边林草带,阻止沙漠南侵、北扩、东移,利用天然的十大孔兑和修建穿沙公路进行切隔治理,已使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了20%,稳定和缩小了沙漠面积。

  毛乌素沙地。针对沙丘低缓、地下水位高、有不少天然绿洲的特点,采取“庄园式生物经济圈”的治理模式,运用封飞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坚持增加绿色和提高质量并重,突出樟子松基地建设。目前,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到70%。

  干旱硬梁区和丘陵沟壑区重点实施人工造林,加强封禁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干旱硬梁区:以封育保护旱生灌木和濒危植物为主,采取了“窄林带、宽草带、灌草结合,两行一带”的治理模式,行植灌木、带间种草,灌草搭配,为舍饲养殖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丘陵沟壑区:结合水土保持采取了“沙棘封沟、柠条缠腰、松柏戴帽”的治理模式。

  在黄河冲击平原区建设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和护堤林,维护粮食安全;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五区”则提高绿化标准,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的多样化生态需求。

  规划先行、适地适树、分区治理,鄂尔多斯收获良多。

  反弹琵琶 逆向拉动

  鄂尔多斯第一家以防沙治沙植物沙柳为原料的刨花板厂漫赖刨花板厂的创建,为鄂尔多斯发展沙产业提供了现实的蓝本,引发了后来在鄂尔多斯一直持续发酵的“漫赖现象”。

  按着“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思路,鄂尔多斯着力培养了一批依托林沙资源、带动农牧民增收的林沙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不以绿色画句号,在产业链上做文章。

  几年内,鄂尔多斯以转化沙生植物为主的沙产业迅速壮大与升级。东达蒙古王集团、亿利集团、博源集团等大企业纷纷向沙漠进军。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投资3亿多元,利用沙柳发电,已建成2×15兆瓦生物质热电厂。与此同时,东胜区在塔拉壕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5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沙棘产业园区,天骄沙棘资源公司与北京王致和集团共同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万吨沙棘酱油醋一期生产线。沙棘园区同时与国家水利部沙棘中心融资研制开发沙棘饮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系列产品。

  目前,鄂尔多斯初步形成了以人造板、造纸、生物质发电、饲料、饮食品、药品、化妆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沙产业体系。全市建成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100万亩,建成规模以上林沙产业企业21家。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也由2005年的368元增加到2100元。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快速推进、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的发放和重点公益林补偿的启动,农牧民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五年来,现金直补农牧民16亿元,人均3200元,农牧民获得挖坑、栽植、浇水、管护等劳务和种苗收入近60亿元,就业农牧民5万多人。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共完成林业投资174亿元,生态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的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 .01%,比“十五”提高了6 .7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 .35个百分点。目前,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3%。2010年,鄂尔多斯完成人工造林161 .6万亩,人均超过1亩,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五区”绿化“四个百万亩”、减碳林等地方林业工程,累计完成造林810.6万亩,封山(沙)育林299.1万亩。特别是2010年,鄂尔多斯投资43.8亿元,启动实施了“四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完成造林88.4万亩。这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史上的一次大跨越和大发展,工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五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完成绿化58.4万亩,不仅改善了生态布局,优化了树种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推进了林业产业化进程,而且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绿色,改善的不仅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的幸福指数同样得到了提升。

  以“十一五”为例,鄂尔多斯森林资源吸收二氧化碳约3000万吨,释放氧气约2700万吨,吸收有害气体约1亿吨,消减粉尘约2800万吨,涵养水源约20亿立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成为展示鄂尔多斯形象的“绿色名片”,而且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重要砝码。

  科学发展 任重道远

  鄂尔多斯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鄂尔多斯在林业建设中也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例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建设发展不够平衡、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不够高、林业改革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林沙产业优势发挥不够等。

  “十二五”时期,是鄂尔多斯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机遇期。为此,鄂尔多斯确定了“十二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绿色大市”为目标,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突出打造林业生态精品工程为重点,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标准的森林安全体系、高效益的林沙产业体系、高品位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鄂尔多斯将把市场机制充分引入林业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明晰产权关系,明确市场主体,规范市场交易,释放林业发展活力,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林权评估流转、抵押贷款等制度,建立社会认同、服务到位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介机构,逐步建立起促进林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是以生态文化体系为导向,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鄂尔多斯将结合全国森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造林绿化示范村、示范户和绿化精品工程评选活动,增强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同时,拓宽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争取和实施,抓好“四个百万亩”等地方生态工程建设。“四个百万亩”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各旗区将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投入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资金的全面落实。我市提出,要在未来10年内新增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确保提高7个百分点,力争提高10个百分点。

  四是以林沙产业体系为动力,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把兴林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鄂尔多斯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充分发挥林沙产业在拉动生态建设、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是以森林安全体系为保障,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到2015年,鄂尔多斯森林资源总面积将达到3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5%,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鄂尔多斯境内的毛乌素沙害基本消失,库布其沙漠趋于稳定。数字林业全面应用,林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重点火险区实现远程监控全覆盖。林业产业效益明显增强,林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效益进一步显现。2012年争取建成全国森林城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和建设好鄂尔多斯大地,让江河依然那么清澈,天空依然那么明净,大地依然那么翠绿,鄂尔多斯任重道远。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