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全一命运坎坷 中国快递业发展困局暂难突破

来源:中国网
2011年07月05日16:53
  近日,国家邮政局审议并发布了《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鼓励不同所有制快递企业的兼并重组。而根据外运发展新近公告内容,国内快递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外资快递公司缺少成本上的优势,因此,中外运敦豪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将所持有的全宜 快递、速递公司及金果3家公司的全部100%股权转让给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这里所提到的三家快递公司,实际上,就是指敦豪国内快递品牌“中外运全一”的大陆和香港地区业务。两件事一前一后相隔时间很短,意见的正式出台不由让人揣度全一快递被转让始末及未来发展。

  敦豪借全一进军国内快递

  要了解全一快递被转让的始末,就不能不提到之前的全资控股母公司中外运敦豪。该公司由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50%于1986年成立,是中国成立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主要优势在于全球快递业务。一直到2004年,中外运敦豪才开始经营以包裹为主的国内快递业务,当时主要服务于DHL的全球签约大客户,占整体业务量的比重很小。

  由于当时看好国内的快递业务,中外运敦豪在收购全一快递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大动作。2009年,中外运敦豪收购了中外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外运速递。据知情人士透漏,北京中外运速递其实前身就是外运发展的快递业务,从2004年开始,经历约5年发展,虽尚未扭亏,但规模在稳步增长,网点也在迅速扩充。

  恰好在当时,中外运敦豪在战略上也希望发展国内快件,为了优化平台,借鉴敦豪成功的快件操作经验,同时避免同业竞争,外运发展母公司将速递业务剥离,北京中外运速递公司全部股权从外运发展转移到中外运敦豪旗下。此次并购可算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获得北京中外运速递公司全部股权之后,中外运敦豪继续寻找收购对象,谋求更快扩张。2010年6月,中外运敦豪宣布收购全一快递100%股权,并与一年前收购的中外运速递,共同启用新品牌“中外运全一”。

  短命的联姻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整合后的中外运全一运营似乎一波三折,并不像当初收购时想象的那么顺利。尤其是在天时(国家新邮政法出台)、地利(市场环境)、人和(外资企业整合来自国企和民企的队伍)等三方面,都状况不佳。这些不利因素,给此番“不被祝福”的联姻蒙上一层阴影。

  收购全一快递时,中外运敦豪曾预测中国国内快递行业的政策环境未来将越来越宽松,但事实与此恰恰相反。新出台的《邮政法》中除了首次在法律上明确快递企业的地位、提出快递业准入门槛以外,还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这对于有着DHL股东背景的中外运全一极为不利。曾有报道引述DHL国际速递亚太区CEO许克威的说法:“这一规定不仅包括独资国外快递企业,还包括了合资的快递企业,这就意味着,被中外运敦豪收购的全一快递按照法律规定将不能从事相关文件递送业务,而这一业务量却可以占据我们整体业务量35%。”政策的出台给合资血统的中外运全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约束,让中外运全一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快递行业涉及到了工商、交管、运输等多个部门的交叉管理,在用工方面各快递企业之间差异很大。中外运全一作为一家合资快递企业,面对中国复杂的政府部门交叉管理、用工环境等显得比较僵化,直接降低了自身竞争力。甚至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外运全一就是因“做事太规范”而被扼住了喉咙。

  “规范的代价”,加上《邮政法》对外资合资背景快递企业的业务限制,中外运全一和敦豪的联姻也走到了尽头。关于中外运敦豪决定将全一快递100%股份转让给友和道通的说法已传出近一个月,近日外运发展的公告更是证实了这个消息。

  中国快递困局短期难突破

  从微观来看,接手中外运全一的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在业内属于专业性和成长性都比较好的国内企业,尤其在收购之后可进一步发挥规模化效应。而内部人士也透漏,全一的股权转让和业务发展都符合政策导向,是目前所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的最佳方案。但从宏观角度,中外运全一从被收购到一年后即被转让的命运,折射出了中国快递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局。

  一方面,国内的快递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分散,产业集中度低,运营和管理能力滞后,价格战、延误、丢件频发等情况引发了国家关注。”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推动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快递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据报道,随着《意见》的出台,包括申通、中通在内的56家未经许可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被取缔,其中大部分都是非直营的特许加盟网点。然而这一洗牌过程需多少时日,结局怎样,尚待观察。

  另一方面,新《邮政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虽然从短期来看是对国内少数可以经营信件快递业务的企业的保护,但这一做法无疑也屏蔽了管理规范、运营成熟的一流快递企业对市场的提整作用。这一政策,实属双刃剑。

  将国外快递行业发展过程与国内相比即会发现,国内外这一过程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国外的快递行业发展,是先有“正规军”及严格的行业规范,再出现行业规模。而国内恰相反,先是井喷式的出现几千家快递企业,这其中乱象纷杂,规模以上企业寥寥可数,而所谓行业规范,至今仍在不断完善当中。

  中外运敦豪亚太区CEO许克威日前表示,“国内快递和国际快递的运营门槛是不一样的。国内快递的门槛是政策门槛;国际快递的门槛是天然的业务门槛,比如网络、技术、设施等。目前有3000多家快递公司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内竞争,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当国内快递的商业环境、法律环境等条件规范的时候,是我们切入的时机。” 与国内行业发展步伐相逆的外资企业暂时撤离这一市场,“水土不服”的滋味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而从这位CEO的言谈中,我们也可以大胆揣测,中外运敦豪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内快递市场,而是以战略合作的态势,更加灵活地参与这一不可忽视的市场。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外资逐鹿国内快递的景象终将出现。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