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保健品善扔诱饵 “银发族”屡被忽悠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悦
2011年07月08日14:29
 
中老年人是保健品最大的消费群体,各式各样的保健品都盯着老年人加紧促销。随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种保健品被推到人们眼前,特别是老年人对此情有独钟。
保健品善扔诱饵 “银发族”屡被忽悠
 
 

  中老年人是保健品最大的消费群体,各式各样的保健品都盯着老年人加紧促销。随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种保健品被推到人们眼前,特别是老年人对此情有独钟。

  据中国保健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老年人是主要消费人群,占到了50%以上。然而,买得多不等于买得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最易被广告“忽悠”,滥补现象最严重。轻则白白花钱,经济受损;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银发族”成消费主力军 

  老年人一直是保健品市场的主力军,市场上各类保健品琳琅满目,壮骨的、安神的、增强免疫力的,但到底哪些才是老年人最需要的呢?老年人脾胃娇气,本身已有慢性病者,服用禁忌就更多了,滥补一通后,不但没效果,还导致了上火、腹泻、胃口更差等多种问题。

  张大妈自从退休后,就成了各种保健品的忠实拥护者,这些年一直对此津津乐道。她说:“年轻时营养跟不上,现在总算有条件了,得对自己好点。这些年,深海鱼油、维生素啥的,一样我都没落下。”当问到效果如何时,张大妈还挺开心地说:“我觉得效果就挺好。很多保健品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就算吃得不对,对身体应该也没什么害处。”

      抱有张大妈这样想法的老年人还真不在少数。据调查显示,老年人中一半人吃过维生素补充剂类保健品,20%的人服用过中药或中药制品,10%的人坚持服用鱼油产品。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老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服用保健品的经历,八成人曾自己购买过,六成人接受过他人的馈赠。甚至有人认为,别人都吃,自己不吃心不安。

  百姓的热捧也带来了新一轮商机各厂家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老年人保健品。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大型保健品市场调查时发现,大蒜油胶囊、番茄红素胶囊、深海鱼油、大豆卵磷脂胶囊、螺旋藻胶囊……简直应接不暇。老年人保健品大多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抗衰老,二是加强免疫力,三是预防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各种疾病。有些厂家还专门推出了“老年人套餐”,比如一种包含螺旋藻、海参肽、甲壳素、卵磷脂的产品,据称能解决老年人所有的亚健康问题。

  老年人适量吃些保健品,可对机体起到调节作用。资料显示,50岁后,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陷入骨质疏松的困境。老年人新陈代谢逐渐变慢,消化功能减弱,钙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加。人体缺钙和随之产生的钙代谢紊乱是老化和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妨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片。

  挡不住的小利诱惑、亲情营销、专家旗号…… 

   时下,专门针对老年人兜售各种保健品、医疗器械的“隐性”推销活动越来越多,包括免费讲座提供体检、免费参观厂房提供午餐、免费农家乐一日游,推销保健品的公司花样频变,而销售人员为了达到让老人掏钱的目的,更是大打感情牌,无所不用其极。那些搞销售的小姑娘小伙子对老年人特别热情,“阿姨、叔叔,我们为你们的健康着想,这个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长寿,可以这个、可以那个……”几句话就能把老年人搞定了,甜蜜动听的话,令耳朵根子软软的就买下来了。

  听说有些老年人家里保健品堆积如山,还有很多被人骗,买回来一堆没用的东西。经常有这方面老年人受骗的报道。

  一个月前,陈阿婆家的信箱开始不断收到落款为“海军某部研究所”的信函,邀请她做免费体检。一周前,家中又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海军研究所”工作人员,并表示出于收集老年人资料用于研究的目的,可以免费为老人全方位体验。在对方多次“温情”劝说下,陈阿婆决定去“试试看”。早晨7点不到,一辆普桑车开到陈阿婆小区门口,车上有一块印有“海军某部”字样的硬纸板。车上坐着一个身穿海军军装的“小胡”及另一名年约50岁的“熟客”。“一上车,那个‘熟客’就开始不停地介绍说,他通过组织的检查,开了好多药回来吃,现在病全好了。这次只是回去再做做检查。”陈阿婆回忆说。

  约一个小时后,车子来到郊区外一个旧居民区。当她走进屋内,看到已有十几名老人在等候,还有数名穿制服的人员陪着聊天。老人随后被单独带到各个小房间内做体检。房间内只有一张桌子、一个量血压器,以及一台心电图仪。医生详细询问了陈阿婆的身体情况,随后叫来工作人员,通过刺手指的方式采集了她的血液。“没有几句话的时间,他们就把写有我名字的化验单送了进来。平时在医院做检查要数小时,甚至要第二天才能出报告,他们的速度实在快。”

  接着,医生就开始讲她的病情,并推荐了几款“灵芝丹”。陈阿婆说:“对方称,这些药物在市场上买不到,都是专供首长吃的,而且宇航员都吃。”最后医生给陈阿婆开了一张共计17000元的药单。但她以没带钱、银行卡为由拒绝了当场付款拿药。但在工作人员的盛情推荐下,她还是收下了两盒“价值1400余元”的“试吃品”,并在医生的要求下,当场打开包装试吃。第二天,工作人员“小胡”将17000元的药物直接送到陈阿婆家中。陈阿婆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这些东西,但对方突然变脸。无奈之下,陈阿婆只得为已打开包装的两盒“灵芝丹”付了钱,对方才罢休。

  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将钱大把地拿出来,换回一堆价格不菲、用处不大的保健品?大家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的骗局,为何老人家却看不透?其实,这些保健品营销推团队都是有一定套路的。

  他们的第一招是“用小利作敲门砖”。通过医院、社区,或者通过在路边分发小礼品、假装咨询等方式,拿到顾客的具体门牌号码的家庭地址及电话号码后,团队便会策划各种活动,打着“免费”旗号,送吃、送旅游、送体检或组织一些老年人活动,让老人家走出第一步。第二招是“虚吹功效”。每个活动现场,都会有“专家、教授”演讲或传授养生等知识。团队还会安排一些“治好”各种疾病的老人上台现身说法,宣称公司“知名”、产品为“灵药”等。第三招是“打情感牌”。推销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当大家面对老人时,都是以家中小辈自居,甚至有人以“儿女”自称,语言中始终充满亲情关爱。第四招是“连吓带骗”。会场上总会准备一些短片,或者叫“专家讲数据”,讲述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从发病机理、发病后的危害性,强调该病死亡的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老年人受不了吓,特别是在 大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感染,只要有人带头买,其他人就会跟风。

  比鉴辨更重要的,是身体是否需要 

  保健品到底好不好?有些保健品还是对人体有帮助的,老年人可以服用这样一些保健品,一是抗衰老类的保健品,其主要功能是抗自由基。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等。二是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功能的保健品。三是改善肠道功能的保健品,如乳酶生等。我们到底要怎么来选择呢?

  首先,我们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

  除了分清药品的真假之外,目前绝大多数人还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那就是往往把药品和保健品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不同,保健品和药品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治疗作用。药品是有治疗作用的,保健品是起保健、调节作用的,它不具备治疗作用。如果对性保健品认知不足,一味滥用的话,极易给人体带来损害。

  最常见的是老年人胡乱买一些保健品补药服用,不但不能解除病情的困扰,反而会加重症状,延误了治疗。一些保健品含有不能被机体代谢的激素,长期服用会在体内沉积,很有可能导致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而且,激素的副作用还会导致患上内分泌、心脑血管等疾病。

  其次,理性对待保健品,千万不要预期太高。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3-6个月才能有效。补充保健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再食用。

  最后,提醒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需注意的八大陷阱。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人。打高科技的“幌子”上门推销,老人往往不能辨别真伪,事后既没发票又找不到店铺,只好自认倒霉。打着“名医会诊”旗号,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老人购买、服用保健品。通过“免费旅游”等手段吸引老人,让老人过意不去后购买产品。在酒店冒充“专家讲座”,讲述某保健品功效如何神奇。采取“会员制”哄骗老人购买保健品。在商场门口设立“免费抽奖”等促销手段,雇“托儿”在旁边现身说法,诱骗老人跟风购买。利用老人渴望亲情心理,经常嘘寒问暖,熟悉之后,软磨硬泡让老人上当。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