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加息虽好但要警惕诱发风险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7月11日08:06
  资本论

  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就在市场上对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强烈之际,央行的加息“靴子”终于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本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举起了加息的“大棒”,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日益严峻的通胀势头。

  毫无疑问,加息是应对通胀的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国开始进入了新一轮通胀周期。与此同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也迅速实现了转向,开始频繁地运用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数量工具,试图将不断抬头的通胀控制住。一直到去年年底,央行才首次动用利率工具,两率齐下,共同组成防止通胀的“大堤”。

  虽然经过四次加息,但大多数人对央行的加息举动感到很“不过瘾”。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相对于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来说,加息次数太少,丧失了遏制通胀的最好时机。截止到目前,加息和提准的次数比例为1:4,货币价格工具的运用大大低于货币数量工具的运用。这是导致一边紧缩、一边通胀的重要原因。二是加息幅度太小。每次25个基点,即使经过四次加息,利率水平才上升了1个百分点,加息幅度明显偏小。比如目前的年利率水平虽然提高到3.5%,但6月份的CPI指数增幅达6.4%再创新高。结果负利率状况仍未得到改变,而货币政策引导资金回流、遏制通胀的作用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于是有人呼吁,应该更频繁地动用货币价格工具,主要依靠利率提高来对付通胀。这种论点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0%以上的历史高度并且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的时候。而提高利率又有利于改善资本廉价的现状,对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也有相当的益处。

  但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管理层之所以对使用利率工具显得十分谨慎,背后有其诸多的难言之处。换句话说,加息虽好,但可能有不少潜在的风险将随之爆发出来。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首先是地方债务负担将更为沉重,不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家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10.7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如果利率水平上升一个百分点,那么地方政府就需要为此多付1000亿以上的利息,这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加息将会使中小企业融资更难、成本更高。经过十二轮的提准后,银行的资金更显短缺,在和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资金争夺战中,中小企业的处境十分艰难。如果加息幅度过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将陷入更为艰难的境地。

  最后,在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模式下,加息的作用将受到限制,极有可能陷入一边加息、一边通胀的尴尬境地。虽然当前我国通胀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力、能源、农产品等成本推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很显然,治理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光靠加息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热钱的流入、银行经营困难的增加等,也是加息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因此,在当前负利率的情况下,加息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发展方式转变、政府体制改革、市场竞争环境改善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同步进行。否则,加息等货币工具就很难发挥其调控和引导的作用,遏制通胀的任务也很难顺利完成。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