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6.4%,创2008年7月以来35个月的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是导致CPI创新高的主力。对此,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调第一任务可能作出调整,财政政策将在抑制通胀方面发挥更为主动的作用。
拐点是否到来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看来,6月CPI再创新高,并不令人惊讶,“6%以上是意料之中的事,但6.4%的数值还是偏高”。
第35个月的新高点也引发了市场对于CPI拐点是否到来的争论。有分析认为,流动性过剩推动形成的较强通胀预期,是这轮物价上涨的特殊背景。从引发通胀的根本因素来看,目前货币供给增速已连续回落。年内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调控效果开始显现。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下半年导致物价上涨的猪肉价格会趋于回落,通货膨胀会维持高位回落,全年呈现倒U形。“预计下半年的CPI会从6月份的高点,下降至12月份的4.4%,7月份会在6.3%左右。”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由于物价压力在三季度还没有看到明显回落态势,7月份的CPI仍将处于高位,在6%以上。
宏调政策会否转向 虽然GDP数据尚未公布,但日前发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数据持续回落已表明,经济正在减速。下一步,宏调的第一目标,究竟是保增长还是防通胀?专家对此见解不一。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认为,减速意味着转向,即宏观调控要从防通胀转向保增长,同时,防通胀的手段也要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陈东琪则建议财政与货币政策进行结构性微调。“防通胀任务还是要坚持,但也不能等到经济连降3个月后再调控政策。下半年控制物价的同时也要注意稳定经济”。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也认为:“经济增长减速的速度超出预期,所以政策要有选择性的放松:一是要找更多项目,二是贷款条件要适当放松。”
在一致主张微调声中,巴曙松则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今明两年,市场在一个通过经济回落找增长均衡点的过程中,而让市场自己去寻找增长点,效率可能更高。
资本市场有何反应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资本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银国际证券一位分析师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由于6月CPI创新高早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因此如果市场借此往下砸,可能是比较好的机会,因为目前市场所处位置往上的动力并不足,而是有回调的需求。近期股市会以震荡为主,大幅度地向上或向下都不太可能。
该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不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下半年,机构投资者仍有赚钱机会。
陈兴动认为,年初他们曾分析今年中国股票市场会受到很大压力,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而从实体经济运行来看,股市之所以会从2800点掉回到2610点,正是因为市场对于经济“硬着陆”的担心。
“未来市场跟实体经济是相一致的。我们判断,下半年中国股市是向上的,可能到年底或某一阶段,有机会攀升到3200-3300点的水平。”陈兴动说。
巴曙松则认为,如果经济增长下行趋势的判断确定,资本市场就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有好的表现。“今年的流通市值会占总市值的70%,明年会变成80%、90%,从而变成真正的全流通市场,因此,现在对于经济前景的看法和判断很容易在市场上表现为减持或增持的行为。”而全流通之后,资本市场预测的信息含量将比很多研究机构准确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