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电梯事故频发引思考:最安全交通工具缘何成凶器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猛
2011年07月13日14:48
  新华网长春7月13日专电(记者 王猛)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近来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从北京地铁扶梯逆行造成人员伤亡至今,全国已发生数起电梯安全事故。

  究竟是电梯质量不过关还是维修检测环节存在问题呢?

  电梯事故短期频发引起人们担忧

  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造成一名13岁男孩身亡,30人受伤。

  7日晚,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的升降电梯出现故障,把4名乘客困了半小时之久。

  8日和9日,上海市相继发生电梯直线下坠5层楼多人被困和业主被困电梯长达1小时等事件。由扶梯而引发的事端还在继续。

  11日,上海地铁三号线一部电梯发生停运事故。

  在不到一周时间,国内几大城市相继发生电梯事故,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许多百姓不禁要问,短期内电梯事故为何频频发生?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电梯安全又如何得到保证?

  近日,北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对扶梯事故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扶梯的固定装置折断,驱动装置移位,所以工作制动器就不能起作用,进而链条脱落。

  一些特种设备检验专家表示,各地特种设备监察检验机构每年都要对每台电梯进行年检,这是电梯在使用环节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长春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范博涛说,对于年检来说,一般固定螺栓问题很难查到,但通常扶梯在发生大的故障时,事先会出现扶手过热等现象。这些预兆对维保单位就是一种警示。

  范博涛认为,作为交通工具的一种,电梯的安全系数是比较高的,而扶梯的安全性要更高一些。“近段时间出现的扶梯和电梯,多集中在人员密集场所。但这应该是偶然现象,而不是社会上流传的中国电梯已经到了普遍检修期,电梯故障将集中爆发。”他说。

  电梯事故引出老旧电梯改造话题

  在近期接连出现的电梯、扶梯事故中,有关老旧小区电梯改造话题再次被提起。

  以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城市老旧小区电梯维护保养也成为一大难题,这些小区的电梯经常出现夹人、困人等事情,有些住在高层的市民因害怕自己被困在电梯中,宁愿徒步上下楼。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北京东二环某小区为例,从1980年代以来,小区内的11部电梯一直在坚持运行,目前电梯的“年龄”都在20岁以上。而根据北京市建委规定的15年年限相比,明显属于超负荷运行。

  该小区物业一位负责人表示,电梯关人主要是因为门锁不太好用,由于老旧电梯没法买到原装新配件,只能另配其他品牌,因此由于配件型号等方面问题要拖很久。

  据悉,该小区以房改房居多,维保费用都由产权单位交纳。小区内涉及30多个产权单位,电梯维保费收缴十分困难。

  该负责人说,按照规定,小区每年电梯维保费用在20万元左右,但每年实际收缴上来的维保金不足一半,物业经常需要垫付维修费。

  “我们也想换电梯,但目前主要是钱的问题。更新一部电梯要几十万元,就算价格偏低的品牌电梯,一部也要几十万元,11部全下来也不是小数目。”该负责人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城市小区内的电梯都由有资质的社会专业维保公司负责,物业公司要跟维保公司签订合同。许多电梯已经找不到原厂家,因此只能用其他配件代替。对于维保单位来说,这种电梯在维保时候非常困难。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维保单位跟电梯检验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检验前维保单位特别下力量,等拿到检验合格证后维保就跟不上了。而通过各种关系,这些经常出现问题的电梯每年都能获得年检合格证。

  专家建议各地建立电梯风险评估机制

  据统计,在我国大多数的电梯事故背后,凸显着人为因素。监管者、生产者、维修者和使用者,每一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和隐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使用者的安全意识,缺一不可。

  有关专家建议,各地应当尽快建立电梯风险评估机制,由地方政府牵头,制定旧商住楼及公共场所电梯的更新换代政策,并由政府适当资助进行电梯专项检测,最终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以法定条例形式确立这一机制。

  范博涛表示,建立电梯风险评估机制,将评估结论作为电梯是否需要大修、改造甚至更新的依据,以防止电梯“带病”运行。

  长春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电梯检验一部部长王淼认为,电梯使用单位应加强日常巡视,做好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修。此外,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维保单位应缩短维保周期,增加维保频次,集中技术力量进行重点检验,严格把关。

  王淼表示,使用单位应在扶梯入口处张贴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确保齐全清晰。如必须紧拉住小孩,宠物必须被抱住。站立时面朝运行方向,脚须离开梯级边缘,握住扶手带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规定,检查维修保养、常规检查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是年检的重要项目。范博涛表示,年检并非诊断性排查,因此电梯维保应引起业主及维保单位的重视,加强对重要部件的检查和维保。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