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国家信息中心范剑平: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危险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7月14日06:00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9.6%。其中二季度经济增速为9.5%,比一季度仅仅下降0.2个百分点。不过从环比来看,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2.2%。

  这大大出乎一些人的预料。因为今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接近50%的临界点,一些学者曾担心经济有大幅下滑的危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对于这样的数字并不感到意外。

  他认为,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9.3%左右,即使增速同比可能最低的第四季度,增速也在9%左右,因此经济没有硬着陆的危险。“只要目前世界经济没有二次衰退的情况,国内的刺激政策稍微减缓一点,朝着常态化变化一点,整个经济不会有硬着陆的可能。”他说。

  范剑平长期在国家发改委系统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参与许多国家级重要课题的专题研究,对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等有自己的看法。7月13日,本报就宏观经济走势和调控方向对他进行了专访。

  投资增速下降是回归常态化

  《21世纪》:你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怎么看,有无一些人担心的硬着陆的危险?

  范剑平:肯定没有硬着陆的危险。我们预测今年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大约是9.3%,即使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最低,也应该是在9%左右,而9%以上的增速则不能算是硬着陆。

  从1995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数次较大幅度波动,往往与国内外形势有关。凡是出现向上的大波动,经济出现过热的局面,大都是由国内的因素造成的;凡是经济出现向下波动,出现经济过快下滑的局面,两次都是由于国际上的外来冲击所造成的,一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次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所以只要目前世界经济没有二次衰退的情况,仅仅是国内的刺激政策稍微减缓一点,朝着常态化变化一点,整个经济就不会有硬着陆的可能。

  《21世纪》:有专家认为,5月计划新开工项目增长只有6%,这会导致1年多后投资增速要大降,今明后3年经济增速将分别降至9%、8%、7%,你怎么看?

  范剑平: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比较少,是因为前两年4万亿投资造成的在建投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今年上半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还在25.6%。如果在这个高基数上进一步大规模开工,新开工投资项目的数目仍然要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就会造成货币投放过多、投资过热的局面。

  过去2年中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启动了4万亿投资,当时的资产投资增速高达70%以上,现在已经形成投资完成的高峰。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后,经济要常态化,投资增速要放慢,这不是坏事。

  实际上,从投资放慢得出经济大降的观点不对。比如从货币投放来看,2009年新增贷款是9.69万亿,去年才7.9万亿,今年可能只有7万亿甚至更低。这样,新增贷款的总量是负增长的,按此看,难道可以得出经济可能是零增长的结论?所以不能从投资放慢就得出经济增速大降的结论。

  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对新开工项目进行严格控制,目前其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是为了把固定资产投资由应对危机的应急状态转向常规状态,等到在建投资规模降到一个正常水平以后,新开工项目应该也能够恢复到一个正常速度。

  目前做3年期的经济预测可能比较困难。我们做中长期影响预测还是很严肃的,一般是往后推4个季度。但是更长远的预测,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复杂,很难给出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结论。

  物价可能继续走高

  《21世纪》:经济有无可能出现滞胀的情况?

  范剑平:按照准确的经济学定义,滞胀是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的情况,美国目前即如此。

  对中国来讲,今年的就业状况不错,还没看到失业率上升。目前经济增速在回落,物价水平在上升,有人把这种情况看成是滞胀的反映,这不准确。这只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21世纪》:通胀有没有可能在第三季度继续走高?去年6、7月份时多数人以为会是最高点,但是实际11月份最高,今年会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

  范剑平:有这种可能性。从现在造成通胀的各方面因素来看,不敢说6月份就是这一轮通胀的最高点,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低,各地大上快上的积极性还很高,国际上货币流通非常泛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说明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就能下来。事实上目前还看不到这一轮物价明确的拐点。接下来可能发生物价继续走高的状况,不仅三季度,更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可能。

  真正要物价涨幅下降,恐怕只有到了美联储开始加息、全球联手治理通货膨胀,全球都开始收缩货币流动性的时候了,否则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不会减轻。

  《21世纪》:稳定物价是当前经济的主要任务,控制物价与保增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

  范剑平:今年CPI预计增长4.9%,明显高于年初定的4%的目标,但4.9%也仍处于温和通胀的范围内,

  目前货币政策已经有了一些紧缩调控措施,不过发挥作用还需要时间。

  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现在还处于传导的过程中,所以今年出现5%甚至更高的价格水平也没必要大惊小怪,目前需要的是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

  目前国务院已经从控制货币发行、搞好农业生产、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部署了工作。很多人觉得着急,认为这些工作都做了怎么物价还没下来。实际上,就像经济在最糟糕的时候,4万亿投资下去也不会马上有效果,物价往往粘性很强,再加上这一轮通胀又有国际因素,马上就使通胀水平大幅回落也不现实,所以要尊重客观规律。

  经济增速下降的代价是必要的

  《21世纪》:既要控物价,又要保增长,似乎宏观调控再次面临“两难”,怎么看目前的调控局面?

  范剑平:我不认为有什么“两难”。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是不可能的。当经济增长过快时,自然会引起物价上涨。所以往往也是因为物价上涨,又被迫对经济踩刹车。

  现在经济增速好像稍微降了一点,甚至还在9%以上,有人就觉得“难了”,实际上8%以上的经济增速都不是低速度。

  有人把控物价和保增长看成是一对矛盾,我不同意这个看法。

  对中国目前而言,真正的矛盾是经济结构调整太慢,转变发展方式太慢。经济增长速度现在是基本可控的,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物价只要能够在政策方面真正落实到位,就不会由现在温和的通胀演化为恶性的通胀。

  付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是必要的。既要经济增长不减速,又想物价下降,这是不可能的。对通胀的应对态度,和对经济增长应对态度,都该从容一点。想让通胀下降的速度快一些,那么经济增长速度付出的代价就要更大一些。

  经济增长和通胀看似势不两立,而事实上却是同方向的相关关系,只是存在着时间上的先行和滞后。所以当经济适当的减速以后,物价过一段时间自然会下来。

  《21世纪》:温家宝总理说,下一阶段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紧缩的,下一阶段会稍微放松吗?

  范剑平:不能说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是紧缩的。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16%左右,新增贷款还保持在相当规模,尤其是利率还保持在负利率水平,这样连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都还没有完全到位,更不能说紧缩。

  目前货币政策,是从前2年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朝着中性的方向转变。如果把现在货币政策的水平理解为紧缩的话,就太不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了。事实上如果一直保持在前2年的货币政策水平,那中国通货膨胀率恐怕早就到两位数了。

  有些人说目前的货币政策太紧,无非就是希望银根再度放松。但在中国目前的物价形势下,加之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都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即不可能拿应对金融危机时的货币政策来作为常态的货币政策。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调控的力度如何把握?

  范剑平:我们在把握货币政策力度的时候,不要对通货膨胀大惊小怪,以至于出现超调。也就是说,不要看到物价水平还没下来,就一味地去紧缩。如果这样下去,等到货币投放速度下来了,又会发现紧缩过头了。所以不应该出现货币政策“超调”的情况。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