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外资控股成桎梏 海虹子公司股权重组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曹元
2011年07月14日06:04
  鸡肋还是鸡腿?

  7月13日,海虹控股(000503.SZ)公告,其在香港全资子公司与美国ESI 集团合资成立的益虹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益虹国际)将进行股权变更,ESI集团旗下的ESS将持有的益虹120000股以原始出资价12万美元转让给海虹。转让后,海虹将拥有益虹51%的股份, ESS将拥有49%。该协议于7月12日签署。

  市场对此消息表现平淡。海虹控股当日只有1.29%的涨幅,逊于上证指数1.48%的涨幅。

  有投资者表示,这次变更对海虹控股的意义不大,为鸡肋之举,甚至有所损害。因为2009年年底,海虹控股和ESS的协议约定,ESS单方面负担益虹国际及其中国子公司系统开发和临床/处方标准制订的所有相关费用。作为回报,益虹国际中国子公司将支付营业收入的40%给ESS。而海虹控股将向益虹国际提供协助,推广产品,并提供相关的数据授权。作为回报,益虹国际中国子公司将支付由本公司推广并取得的营业收入的20%给海虹。

  通过子公司股权重组,海虹的权益比例提升了2%,但收入分配方式却没有任何改变,也就是说,从股东权益角度讲,海虹出资更多,但收入分配比例却下降了。

  海虹控股真会做如此蠢事吗?

  外资控股妨碍社保合作

  2009年年底,海虹控股牵手美国ESI集团,合资成立了益虹国际。该公司开展医药福利管理业务,主要服务对象包括社保基金或医疗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医疗服务支付方以及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服务提供方。

  在合作初期,海虹控股子公司和ESI子公司ESS各持有50%益虹国际的股权,6个月后,ESS增持到51%。

  然而,两年过去,双方的合作进展缓慢。“我们跟很多省市的社保部门,其他保险机构都进行洽谈,但没有阶段性的成果。”海虹控股证券事务部表示。

  困扰益虹国际开展业务的重要原因是益虹国际的身份。有知情人透露,益虹国际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中国社保、商业保险投保人的信息,而各地社保对益虹国际的外资控股身份信不过。

  “确实碰到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说服ESS调整股权比例。”海虹控股方面解释。

  而海虹控股成为益虹国际绝对控股股东后,将掌握主导权。根据这次股权转让公告,益虹董事会成员为 4人,其中2人由海虹任命,2人由 ESS任命。益虹的中国子公司董事会成员为3人,2人由海虹任命,1人由 ESS 任命。益虹及其子公司的总经理由海虹提名、财务总监由ESS提名。

  海虹控股将掌握益虹国际经营方面的主导权。“股权转让完成后,益虹国际的业务进展将会更有力度推进。”海虹控股表示。

  “国字号”进展缓慢

  在推进益虹国际的业务同时,海虹控股另一业务也在推进,就是去年12月和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通用医控”)发起设立中国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医商”)。通用和海虹对中国医商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51%、49%。

  之所以和通用集团合作,其目的是扭转医药电子商务的困境。

  海虹控股主营是网上医药交易平台。2008、2009年达到顶峰,交易佣金接近 3亿,交易额过千亿。2006年公司医药电子商务已占全国网上交易市场份额90%以上。

  然而,2009年1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要求,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立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这对营利性的海虹控股的医药电子商务业务造成很大冲击。2010年,海虹控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同比下降了27.42%。

  海虹控股期望和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的合作能够建立一种新型的医药商业业态,即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建立起药品生产企业与医院、零售药店等终端市场的直接通道。

  然而半年过去了,该业务仍进展缓慢。

  其中一个难题就是中国医商的注册问题。因为工商局对带有“中国”二字的企业注册审批非常严格,甚至定量控制,中国医商目前的注册名为“通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据透露,通用集团打算将其他带有“中国”二字的一家企业变更名称,从而留出一个余额,供中国医商的使用。

  另一方面,如何在不违背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开展业务,也是中国医商需要探讨的。据海虹控股介绍,已派业务员进行调研,但迄今,尚未有阶段性的成果可对外披露。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