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为“底线民生”补上发展短板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徐锋
2011年07月14日10:33
  近日召开的省委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论及保障民生、搞好社会建设时,提出三个“民生”概念“基本民生”、“底线民生”和“热点民生”。其中“底线民生”尤有新意,值得我们顺藤摸瓜进一步探究。

  所谓“底线民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我们社会中最弱势群众和最困难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保障“底线民生”,就是要对这一部分人群实行更有针对性的保障和呵护。不难看出,保障“底线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的目的看,我们必须从以往重视“物”的积累转为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决不能忽略和漠视最弱势人群的生存困顿,而应主动将他们纳入重点帮扶范围;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底线”一词已经警示我们,其生存状态几乎达到“弹性系数”所能承受的最紧张值,如果对其诉求回应不及时、保障不给力,就很可能转变为不稳定因素。所谓“通则不痛”,要在社会管理方面“治未病”,就必须更重视“底线民生”诉求、改善“底线民生”状况。

  那么,“底线民生”与“基本民生”、“热点民生”之间关系如何、是否矛盾?当然不矛盾。“底线民生”也属一种“基本民生”,而教育、住房、医疗等“热点民生”问题基本上又都与“底线民生”和“基本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三者之间既有交集,又相辅相成,仅仅是侧重点不同,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底线民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投入不菲、工作量大,短期“产出”却可能没那么直接、没那么光鲜,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转变发展理念、需要坚定的决心。作为典型的“先富带动后富”的省份,广东在这方面久有传统、屡出新招,从日益健全的廉租房制度,到日益提高的低保标准,再到全省率先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可谓重视之至、持之以恒。

  如何精益求精、惠及更多弱势人群?除了以更大决心加大“输血”力度,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如何从“输血”为主变为“造血”为主,送油送米送钱式“保必需”和送教育送培训送就业式“促发展”双管齐下,从单纯物质层面的“福利公平”升级为发展层面的“机会公平”。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底线群众”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通道,为他们及其后代改变命运、向上流动雪中送炭,才能有可持续的体面尊严生活。现在说起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一种流行的观点是“高福利养懒汉”、拖累了社会效率,此种说法以偏概全、贻害颇深。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绝不单单体现在“给穷人发低保、配牛奶”,同样也体现于对弱势人群适度倾斜的教育机会、培训机会、就业机会。比如,在芬兰,公共财政的教育支出是偏向穷人的;在美国,公共财政对于穷人的援助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免遭饥饿,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发展机会,重新融入社会……从“粮油低保”扩展为“智力低保”、“就业低保”、“发展低保”,这些“低保”和“补贴”,无疑对贫困群体的长远发展更有价值,自然亦利于社会整体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东在上述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同时也空间巨大,潜力无限。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