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专家称经济增速放缓是人为原因 抑制通胀仍最紧要

来源:国际在线
2011年07月20日20:36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夏航)20日,有“中国最高级别的智库”之称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北京举办座谈会,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问题积极把脉,并探讨了世界经济走势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通胀风险仍处高位,宏观调控最为关注的仍是居高不下的物价上涨压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价格消费总水平同比上涨5.4%,其中6月同比上涨6.4%,创下了35个月来的最高。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大,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近六成,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以散户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导致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

  “从根本上稳定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关键是两条:一条是大力扶持大规模养殖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二是可以考虑引入生猪或者猪肉的远期或期货交易,借助金融工具平抑价格波动风险。”

  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硬着陆、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对此,大部分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人为调控的结果,而且保持9%以上的增速不可能出现所谓硬着陆(指滞胀,就是经济增速非常慢)。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在一两年之内硬着陆不大可能,但确实存在一些风险。

  “这个风险令人最担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房地产问题。二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引爆经济危机。我们的房地产明显有泡沫,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9,世界总体情况是6,就是说我们的房地产总体价格超过了世界一般的规律性,超过了50%。地方性债务问题现在是1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还有扩张的趋势,这里面深层次问题较多,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对于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专家认为主要特点是增速放缓,通胀加剧,就业缓慢。其中,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澳大利亚出现经济负增长。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比较低迷的状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强调,经济危机后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美国为例,美元贬值,利率较低,这两者结合,造成美国增发的货币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到了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因此进一步加大。

  “像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比如美元通过两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另外美元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作为最主要一个国际货币,流动性过剩和贬值加在一起,造成大宗商品价格比较快速上涨。”

  张永军表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制定政策不应仅考虑国内需要,必须考虑其作为国际货币的影响以及其它经济体的反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说,除了收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外,对于抑制通胀,政府也要引导公众预期,以比较强的抑制通胀的决心来引导居民和企业的通胀预期。

  作者:夏航
(责任编辑:孟先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