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预防假保障之名套钱 监管层警示房地产债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胡蓉萍
2011年07月23日13:43

  近期,由发改委和交易商协会分别主导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都向房地产商、尤其是开发保障房项目的房地产商敞开了怀抱,开了政策绿灯,但是作为债券市场主要购买者的银行却亮起了红灯。

  本报获悉,银监会近日关注银行投资房地产企业债相关问题,或将建议

银行“原则上不投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债券”和“审慎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保障房建设企业债”。

  监管层认为,房地产市场处于相持的关键期,房地产企业以各种形式获取资金的冲动十分激烈,应该防止房地产企业以建设保障房为借口,通过发行债券套取银行资金,用于商业开发。


  无人问津?

  6月底,发改委印发《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1388号文件),为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打开了一条融资绿色通道。

  不过,据了解,从发改委1388号文件印发至今,并没有一单通知中所说的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进行保障房住房项目的企业债融资项目真正发行。

  申银万国分析师屈庆指出,由于城投债遭受沉重打击,二级市场需求下降,将倒逼一级市场发行节奏放缓。

  中国债券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在7月8日厦门象屿集团9亿元企业债发行之后,市场至今未发行一只新的企业债券。

  上周,银行间债市主要现券收益率继续上行,财政存款流出等因素导致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有增无减。

  银行金融市场部交易员指出,除流动性外,城投债风险忧虑未解以及基金等机构抛债,种种“利空”令现券后市预期较为悲观。

  二级市场收益率上行必然传导到一级市场即抬升城投债的融资成本,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地方融资平台的再融资成本。在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的背景下,融资成本的上升将进一步加剧风险,造成更多债券市场投资者回避城投债和房地产债的恶性循环。“本来也应尽量回避风险日益暴露的城投债的,现在市场资金面这么紧,更是没有资金来购买了,这会持续一段时间。”上述交易员称。

  多家券商债券分析师指出,银行间市场无企业债发行,主要原因是待发项目因“无人问津”难以发行而推后。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对这一债券品种的警示或将加大房地产企业债的发行压力。


  房地产债风险隐忧

  5月31日,山西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5亿元企业债,其中14.7亿元拟用于大同市廉租房建设,其中10.3亿元拟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和市政建设。之后,便鲜有类似债券成功发行。

  首开股份早在6月初就公告称,公司向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43亿元的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迄今一个多月过去了,这单中期票据还没有发出来。

  据某大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士透露,监管层在7月初召集几家银行开会,对关于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

  监管层认为,房地产市场处于相持的关键期,房地产企业以各种形式获取资金的冲动十分激烈,应该防止房地产企业以建设保障房为借口,通过发行债券套取银行资金,用于商业开发。

  对于确实是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地方融资平台企业债,监管层或向银行建议“审慎投资”,同时要求银行能对发债主体的资信状况、合规性、募集资金用途等做充分调查;要求银行及时了解跟踪募集资金的用途,一旦出现挪用、违规使用时,能够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另外,银行还应该准确把握还债现金流覆盖情况,管理好风险。

  标准普尔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地方融资平台的个体信用状况总体上弱于2009年前银行业信贷资产的整体信用状况,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也通常逊于各自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

  针对外界有关地方债务借保障房企业债膨胀的疑问,6月21日,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重申地方平台债的三个条件:首先,有发债资格的融资平台必须是根据中央文件清理之后保留的;第二,发行债券的地方政府当季负债不得超过财政收入;第三,新发债券和所有过往债务总和不得高于项目公司净资产的40%。

  据Wind统计,截至7月14日,发行人为房地产企业的债券余额约为1400亿元。除了监管层和银行对风险的担心之外,债券市场的“钱荒”也让银行等主要投资者们捉襟见肘。


  信贷支持保障房

  对于支持保障房建设方面,据悉,银监会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

  监管层鼓励银行向整顿合格、运作规范、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专项用于支持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

  据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银监会对保障房支持的主要方案是一年两次还本付息,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偿还期限可根据个地方财力适当延长。“地方政府应有一个还款保障机制,制定回购计划,贷款本息偿还或回购资金应纳入地方政府预算。”

  另据本报获悉,国开行此前申请用其发债额度之外的特批发行金融债并将此募集资金用作保障房项目资本金的方案已经被否;国开行被认为已商业化转型改革,不宜再用贷款作资本金,保障房项目资金本将由财政来提供。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